經濟新常態急需官員新狀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13 10:05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東北三省的經濟形勢也如當地氣溫顯得偏冷。遼寧、吉林、黑龍江去年的經濟增速分別是5.8%、6.5%、5.6%,位列全國後五位,滑出經濟合理區間。今年一季度,三省的多項經濟指標繼續走低,“寒”意不減。4月9日~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專程奔赴吉林長春考察,並主持召開東北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現場“督陣”東北經濟。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克強説道:“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幹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狀態。”

這句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過,李克強重申此話是有深意的。他希望地方領導幹部以勇於擔當的精神狀態,主動作為,積極進取,採取更有力的舉措,在改革開放中擴需求、增動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民生持續改善。換言之,經濟趨冷,尤其需要官員有所作為的“熱”來扭轉。

為什麼此時要強調幹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恐怕與當前的社會環境有些關係,一些地方官員為官不為、無所作為的風氣較為濃厚。這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方面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但是政府管理與服務經濟的能力還沒有適應新常態。過去經濟增長依賴數量、規模的擴大,靠高投資支撐高速度,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動力要靠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但是地方跟不上這種新形勢。

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官員的心態變得迷茫,過分看重個人得失,未能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活經濟、造福一方的動力不足。這有多方面原因,比如改革清除了一些官員收入中的灰色成分,壓縮了官商産生不良關係的空間;又如一些頗有能力的官員跳出體制另謀高就,讓一些同僚心態失衡;還有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作風問題尚未清理乾淨,這些因素導致部分官員冷對發展經濟的責任。

無論是經濟進入新常態,還是伴隨的改革與反腐,都不是東北單獨面臨的情況。為何東北偏冷?全國四大板塊中,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經濟總體指標最低的就是東北。李克強分析説:“這裡面的確有國際經濟復蘇低迷、國內深層次矛盾積累、區域經濟結構不合理等‘客觀’原因,但東北三省也要多從‘主觀’上尋找原因。”

所謂主觀原因,幹部的精神面貌就是重要方面。東北人過去有“闖關東”的精神,有闖勁、有韌性,在共和國經濟史上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曾經的光榮如何轉化為當下的動力?這需要多措並舉,從幹部考核到産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入手。

這兩年糾正了過去“唯GDP論”的偏頗,效果不錯,但它並不意味著不要GDP,考核地方官員不再以GDP為標桿,但在經濟發展上無所作為也是不稱職的。當前經濟正在爬坡過坎,尤其需要一定的速度保證,否則調結構就是緣木求魚。經濟的增速、質量和效益相輔相成,經濟發展和就業、民生也密切相關,只有抓住穩增長這個要害,才能保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經濟新常態,官場也要新狀態,既要在精神面貌上變得奮發有為,還要在工作能力方面更上一層樓。經濟工作挑戰多、壓力大不能成為“庸政”、“懶政”的藉口,發展滯後的地方要見賢思齊,積極向領跑的區域學習。對那些沒有額外好處就不肯賣力幹活的官員,那就堅決地替換掉,把年輕有擔當、清廉有能力、踏實有熱情的幹部選拔上來,讓他們在新常態下的舞臺發揮聰明才智,溫暖中國經濟。(田享華)

 

責任編輯: 張倩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