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董建國、潘強)隨著財政部17日公開今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安排情況,公車經費這一話題再度熱絡起來。財政部此番公開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63.16億元,比去年初預算減少8.35億元,下降11.7%,其中公車改革帶來公車經費下降16.2%。 削減公車經費,既順應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大勢,也暗合了中央持續推進作風轉變的戰略安排。公車經費預算下調的確有助於擠壓“車輪上的腐敗”,同時也要看到,隨著近年來公車改革在不少地方展開,公共財政賬面上的公車經費明顯下降,但由於公車私用、向企業徵用車輛等腐敗現象仍然存在,其所造成的隱性成本成為公車經費下降之外的重要社會成本,治理“車輪上的腐敗”依然任重道遠。 近年來,不少單位取消了一般性公務用車。但人們發現,一些單位的領導一邊拿著車補,一邊佔用“機動用車”,使得一些“機動用車”變成了領導的專車,被網民戲稱為“機動機動,只為領導而動”。有的領導不坐本單位的車,卻去徵用社會企業的車輛為己所用,暗藏著權力腐敗。 類似現象表明,相關單位的公車經費與往年相比的確減少了,但公車腐敗的成本卻轉嫁給了社會企業。一些單位的機動用車公車私用,事實上變成領導的專車,影響了公車的正常使用,也限制著公車經費的進一步壓縮。 官嬌不除,車改難成。公車經費下降不只關係到車改,也與黨員幹部的作風問題緊密相關。根治公車腐敗沉疴,降低公車經費預算實屬必要,而同時出重拳、下猛藥根治用車腐敗,多管齊下,才能取得公車經費下降與官員作風轉變的雙贏。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