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會出臺更多的積極政策,為‘眾創空間’清障搭臺。”5月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給清華大學學生“創客”的回信中許下諾言。兩天后,這份承諾便成為現實。 6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將簡政放權推向縱深。會議明確提出,要針對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幹事創業的“痛點”和監管服務的“盲點”,為創業創新減負清障。 2015年至今,李克強已5次在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做出部署。他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之一。 中國高層之所以頻頻出手為創業創新“加油”,不僅是出於尋找新增長點,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的需要,還有促進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考慮。 進入2015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速為7%,不僅創下近年來新低,也逼近官方“7%左右”的年度目標控制線。作為衡量製造業景氣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標,4月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降至48.9,為近一年來低點。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中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的關鍵。 從長遠來看,創業創新所釋放出的活力,將成為照亮中國經濟未來道路的不熄之火。正如李克強此前所説,中國經濟要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就要對傳統思維“説不”,為創新體制“叫好”。 從決定設立40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扶持處於起步階段的創新型企業,到出臺創新驅動戰略的頂層設計,發出創新“總動員”;從大力發展“眾創空間”,為創業創新搭建服務平臺,到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的減稅降費力度,今年以來,官方已接連打出政策“組合拳”。 分析人士認為,要切實推動創業創新,做好清障“減法”某種意義上比提供扶持“加法”更重要。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光靠資金支持和發紅頭文件並不夠,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破除制度阻礙,“如果制度束縛太多,必然影響創業創新”。 “中國創新的最大阻礙就是行政審批制度”,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對中新社記者指出,必須從政府自身改革做起,加大力氣解決審批多、審批難這一“痼疾”。 實際上,官方也認識到這一點。李克強今年年初表示,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調動起來需要政府的改革,“要靠政府簡政放權……讓願意創業的人能夠創業”。 有鋻於此,本次常務會議列出了五項“減法”,將簡政放權持續推進,包括進一步取消和下放各部門審批事項,壓縮保留事項的審批時限;加快建設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深入推進收費清理改革,加快取締和停止執行沒有依據、越權設立或擅自提高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的收費基金;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表示,從這一系列措施可見,官方打破束縛企業和民眾創新創業層層“鐐銬”的思路日漸清晰,有利於進一步激發經濟潛能。(記者 李曉喻)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