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向全社會釋放出把改革推向縱深、啃下改革“硬骨頭”、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的明晰信號— 法無授權不可為,非行政審批成歷史;簡政放權向縱深推進;改革拆藩籬,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聚焦簡政放權,致力於破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幹事創業的“痛點”和市場監管的“盲點”。 非行政審批成歷史 在簡政放權的過程中,非行政許可事項成為“偏門”和“漏洞”,導致市場主體難以真正享受到放權紅利。為徹底消除這一“灰色地帶”,國務院下決心取消這一審批類別,進一步明確了改革基調。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認為是擊中了簡政放權的“痛點”,“許多部門存在不少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內部管理事項,使簡政放權遭遇‘化骨綿掌’,要抓緊排查清理各類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並將行政審批事項上墻、上報、上網,逐步實現透明化。”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務院簡政放權第三方評估小組成員王滿傳説,“並不是所有的非行政許可都得扔到垃圾桶,一部分行政許可審批的存在有一定的意義,比如保健食品註冊審批。全面取消非行政審批也包括規範行政審批,可以根據許可事項的實質進行分類,實質是針對市場主體的,就調整為行政許可;如果是政府內部事項,就叫做政府內部審批。” “非行政審批的設立並不像行政審批一樣符合規範,因此尋租空間較大。只有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規範行政審批,才能讓審批權進一步受到法律約束,為公民、企業、法人的社會經營進一步掃除障礙。”王滿傳説。 創新創業持續減負 與此同時,簡政放權也在“大刀闊斧”向縱深推進。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續取消下放一批制約發展的審批事項,針對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幹事創業的“痛點”和監管服務的“盲點”,持續為創業創新減負清障。 積極的信號包括:進一步取消和下放各部門審批事項,加快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設,減少職業資格許可認定,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等。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需繼續加大行政體制改革創新力度,激發市場活力。對權力集中、壟斷性強的部門進行改革,為投資、經營等領域的市場主體提供新動力。” 張佔斌同樣認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簡政放權的內容正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順關係、掃清障礙。“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是實現大眾創業的主要渠道,也是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創業創新離不開投融資制度的強力支撐,投資項目審批制度還有進一步放開放活的必要,特別是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政府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依然有欠缺,亟須通過簡政放權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張佔斌説。 “紅頂仲介”亟待清理 專家認為,下一步簡政放權重點應放在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推行權力清單、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 4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清理規範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仲介服務的通知》,部署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工作。 對此,張佔斌表示,“社會仲介的清理、規範問題必須引起注意,不能政府這邊簡政、仲介那邊‘撿權’,搖身一變成了‘二政府’、‘紅頂仲介’,在政府和市場之間橫添阻礙。” “目前市場主體反映比較強烈的一個問題是政府簡政放權後,政府部門審批的事項減少了,手續簡化了,但仲介服務不規範、耗時長、收費高,蠶食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效果。下一步要清理政府部門下屬的仲介機構,讓二者脫鉤。培育和發展仲介服務市場,使仲介服務機構公平有序競爭。加強對仲介服務機構監督,使之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會議還指出,下一步要公佈省級政府部門和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權力清單,這讓市場主體的“腰桿子”更硬了。 張佔斌表示,“各部門誰減誰不減,各事項該減不該減,目前主要靠上級任務分解、下級自覺放權、中間督導約談,但缺乏統一的、令人信服的標準。下一步政府要依法確立權力清單,簡政放權要逐步邁向法治化。” 根據地方調研情況來看,王滿傳説,“簡政放權需要決心和勇氣衝破阻力,但提高監管水平實則更難,這需要很長的能力建設過程。如果監管能力跟不上,一旦市場和社會秩序受到影響,就可能影響簡政放權的進一步推廣。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探索創新事中事後監管的新模式。”(記者 孫璇)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