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行政體制改革比作一場盛宴,簡政放權就如同“開胃菜”,這道菜絕不是“小菜”。觀歷史,這場盛宴應該有,看未來,這場盛宴必須有。簡政放權不成功,全球市場就會離我們而去,中國的“全球機會”就會失去。 國務院12日召開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引用《禮記》和《論語》,詳解政府工作報告中“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的表述。李克強説,縱觀中國歷史,凡盛世往往都“居敬行簡”、輕徭薄賦,政府施政要義,在於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李克強表示,要開門搞改革,從政府部門“端菜”變為人民群眾“點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反映突出問題入手。 為了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兩年多來,本屆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簡政放權的重大改革舉措。如果將中國行政體制改革比喻為一盤很大的棋,那麼,簡政放權就是一記“當頭炮”,是招有力的“先手棋”。如果將這場改革比喻為一場盛宴,那麼,簡政放權就如同一道“開胃菜”。改革如對弈,在這盤棋局中,坐在中央政策及人民群眾面前的“對手”是誰? 本屆政府厲行簡政放權取得重大進展,成效矚目可見,目前中央層面取消、停徵、減免四百多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近千億元。但簡政放權在向縱深發展中,出現了一些難點、堵點和盲點,改革的現有成果與人民群眾的期盼仍有不小距離。簡政放權已出臺的措施尚未完全落實到位,“中梗阻”現象大量存在,打通最後一公里、治理“審批難”,依然任重道遠。 國家政策、法規到了一些地方和機關就走了樣,群眾已習以為常,“吃、拿、卡、要”也是司空見慣,這種現象就是“中梗阻”,是難以打通的“最後一公里”。而製造這些“病症”的機關單位、辦事人員,就是坐在群眾及中央政策面前的“對手”。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貪戀手裏那點小小權力及其帶來的好處,而貪戀的後果就是“中梗阻”,就是耗費了群眾的時間和精力,浪費了企業的人力、物力和市場機遇,削弱了社會的公平和效率,破壞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簡政放權的實質是政府的自身革命,簡政放權是要割除“制度後門”和“灰色地帶”,是要割去那些坐在群眾“對面”的官員們,戀戀不捨的“心頭之肉”。 李克強總理把政府和公眾的互動關係,形象地比喻為“端菜”或“點菜”。如果將這場行政體制改革比作一場盛宴,簡政放權就如同“開胃菜”,這道菜絕不是“小菜”。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是行政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過去兩年多,國務院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改革,其重要目的是要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建立創新型社會鋪路。簡政放權等改革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改革清障搭臺。 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行政體制改革堪比盛宴,也必須是盛宴。簡政放權之後,民間自會休養生息,自有勃發的生機和不竭的創造力。對社會公眾而言,有機會就有舞臺,就有盛宴。觀歷史,這場盛宴應該有,看未來,這場盛宴必須有。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到世界各國去“吃飯”,要適應外面的規則,我們的政府如果不改變行政審批那一套,中國就無法完成與外部世界的對接。簡政放權不成功,全球市場就會離我們而去,中國的“全球機會”就會失去。 一百多年前,一句“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讓中國人環顧世界有了全球意識,但發展至今,中國自身數千年治亂興衰的歷史規律同樣不能忽視。觀中國歷史,凡盛世往往是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簡政放權,是對我國37年來改革開放成功內在邏輯的自覺運用和發展,也是以史為鑒、辯明興替後做出的堅定選擇。(樊大彧)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