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9 18:0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陳煒偉)“週末參加同學聚會,發現有開網店的,有開小餐廳的,也有正琢磨‘自己幹點什麼’的。”在北京工作近10年的王先生,感覺最近身邊創業的人多了起來。

這也是當下大眾創業逐步升溫的寫照。今年以來,包括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在內的簡政放權舉措持續推向深入,成為激發創業創新熱情、釋放微觀活力的重要推手。

長期以來,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管得過死,重審批、輕監管,抑制經濟發展活力。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把簡政放權作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先手棋”,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

兩年多來,國務院部門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投資核準事項中央層面減少76%;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後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中央層面取消、停徵、減免4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近千億元。

簡政放權舉措大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一方面,新增市場主體呈現“井噴式”增長,去年達1293萬戶,其中新註冊企業增長45.9%;另一方面,創業帶動就業,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去年城鎮新增就業仍達到1322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以來,註冊資本認繳制、先照後證、年報公示制等新舉措的推出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今年一至四月份,新註冊企業繼續保持每天1萬戶,城鎮新增就業445萬人。

與此同時,商事制度改革仍在逐步深入。當前,把工商、稅務、質檢的“三證三號”合併為“一照一碼”,被認為是商事制度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我國已經明確,將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

當前,湖南、遼寧、江蘇等20多個省區市已經開始試點推行。4月以來,江蘇省宿遷市的一些新註冊企業已經享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企業辦照時間從原來的20多天縮減到現在的3至5天,告別了之前的“馬拉松式”辦證。

簡政放權等改革雖初見成效,但部分權力該放未放、放權措施尚未完全落實到位、“中梗阻”現象等依然存在,創業創新仍受制約。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更需要激發社會的創業創新活力。很多已經下放的審批事項,還存在進一步跟進落實的問題,只有解決好改革“最後一公里”,才能真正讓企業和群眾享受改革紅利、增添獲得感。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著力破除審批“當關”、公章“旅行”、公文“長征”等現象。再砍掉一批行政審批和核準項目、一批審批仲介事項、一批企業登記註冊和辦事關卡、一批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和各種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年內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

專家認為,通過持續推進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將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讓創業門檻更低、創新天地更廣。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