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的改革良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20 13:32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在千呼萬喚之後,外界昨天迎來了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這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文件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包括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個重點領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為中國製造描繪出一張轉型升級的路線圖: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該戰略出臺的背景正是中國製造當前微妙的處境:前有標兵,後有追兵。一方面,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正在推行“工業4.0”的升級方案,它們工業基礎原本較強,中國的追趕無疑會更加辛苦;另一方面,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充分發揮勞動力便宜、商務成本低等優勢,吸引了部分中國傳統製造産能的轉移。

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在國際競爭領域不得不“兩面迎敵”,在高端製造業上與發達國家同臺競技,在中低端製造業上與發展中國家短兵相接。正因如此,《中國製造2025》應運而生,它需要同時解決兩方面的難題,讓我們的高端産業更具綜合優勢,讓中低端産業擺脫成本競爭。

當然,在競爭之外,在一些領域推動國際産能合作,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均能從中受益。此前,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等國,在交通、航天等領域就有不少合作;此時正在拉美訪問的李克強總理,也在極力拓展鐵路、通信、輸電線路等方面的國際合作空間。

正如戰略規劃所言:中國要“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重點在製造業,難點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做強中國製造“萬事俱備”,關鍵在於逐一落實。一方面需要政府積極作為,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迎難而上、大力創新。

《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基本原則,中國製造必須是政府與市場協作才能實現轉型升級,光是政府強力推動,企業和社會資本無動於衷,其結果肯定會與願景有落差。在規劃發佈前,股市熱鬧了一陣子,3D打印、機器人、航天軍工等相關上市公司都有不錯的表現,資本對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更是熱情追捧。這從一個側面説明,市場歡迎中國製造的“脫胎換骨”。

當然,資本市場的追逐還浮于表面,這些資金需要流到實體經濟才能發揮更大作用。此外,我們還需要警惕那種一窩蜂似的上項目,十個重點領域的重要機遇要抓住,但是産業佈局要合理、要尊重市場規律。這方面我們有過教訓,比如光伏産業就曾遍地開花,一些地方政府也熱衷推廣,但企業的技術和産品缺乏卓越之處,在發展初期效果還行,但行業轉冷,企業的生存狀況就堪憂了。個別顯赫的明星光伏企業,也落得破産整頓的結局,這不免讓人惋惜。

《中國製造2025》明確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在這裡,政府需要做的是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尤其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國內外的企業衝在最前面,讓市場為各類資源達成最優配置。

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製造2025》不僅僅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良機,也是政府深化機制體制改革的良機。唯有兩者相輔相成,中國經濟才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田享華)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