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照一碼破除部門“權力密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05 07:3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6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在註冊登記時一次性免費發放統一代碼和登記證(照)。

    去年3月1日起,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國全面實施。一年以來,多項措施在全國鋪開。而其中,“三證合一”因涉及工商、質監、稅務等多個部門,被視為改革中的“硬骨頭”。截至2015年4月底,全國共有29個省份實施了“三證合一”,江蘇省位列其中,此番,宿遷市將改革繼續推進一步,將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號、營業執照註冊號三個代碼合併成一個社會信用代碼,實現了“一張表格、一份材料、一套程序、一窗受理、一份檔案、一照一碼”。

    此前各部門重復編碼,易致“信息孤島”

    要實現“一照一碼”,關鍵在於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編碼。

    對此,目前已試點的各個省市,方案不盡相同。在試點的廈門方案中,賦碼方法是發改委建議的賦碼規則,將9位的組織機構代碼嵌入新的18位編碼之中。不久前,北京石景山區也進行試點,將營業執照號、組織機構代碼證號、稅務登記證號整合,形成了24位碼。

    此輪宿遷改革,宿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耿靜波介紹,他們採用“1位機構類型+6位行政區劃+2位機構代碼+8位主體順序號+1位校驗碼”的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編碼規則,其中8位主體順序號分別由工商、編辦、民政、司法、民宗、工會等賦碼部門根據自身情況確定相應的編碼規則。而後,18位碼由電腦自動生成,避免部門壟斷編碼權,造成“二次賦碼”。

    耿靜波説,此前,因為工商、稅務、質監各部門都有自己的編碼規則,部門間信息不統一。工商部門不知道企業的納稅情況,稅務部門不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企業的信息在各個部門之間仍是“信息孤島”。

    “各部門之間重復編碼、互不相通,既不能相互制約監督,也容易導致懶政和腐敗,甚至會出現部門權力的壟斷、擴張。而且,各部門在編碼、賦碼過程中,常常與該部門的行政審批以及各種非行政審批事項挂鉤,還會出現權力暗箱增加社會負擔。”宿遷市副市長馮岩説,“通過‘一照一碼’改革,破除了部門權力的‘密碼’,將各種權力暴露在陽光之下,暗箱操作變得不再可能。”

    在宿遷市宿城區政務大廳,宿遷偉鴻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王昌偉不到一小時就填完一份表格,有幾十項數據,然後,拿著準備好的材料,統一交給一個辦事窗口,沒交任何費用。三天后,王昌偉就拿到了宿城區第一張“一照一碼”營業執照。而在此之前,註冊一個企業,得填上近200項數據,至少要花半個月,連身份證都要複印很多遍。

    對於企業來説,“一照一碼”不僅便利了註冊,而且所有信息都能一碼查詢,註冊信息、經營情況、違法記錄、納稅記錄,未來再與個人身份證號相關聯,將構建覆蓋全國的統一信用管理體系。

    走出宿遷市,有的企業就遇到難題

    截至目前,宿遷全市共有76家單位,包括53家市直部門和首批23家社會應用單位,直接參與了“一照一碼”改革,其中80%以上單位的信息管理系統支持“一照一碼”。該市要求,全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保險等機構對企業提交的“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應予認可,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條件要求企業提供“一照一碼”執照外的其他證照,保障市場主體真正獲得“改革紅利”。

    然而,走出宿遷市,有的企業就遇到了難題。“2/3的省建系統和國家系統仍然無法直接使用18位編碼。”宿遷市工商局副局長張保平説。例如,宿遷市人行紀委書記陳華介紹,人民銀行業務系統為總行與國家外管總局開發,市級政府無權修改系統,所以企業開戶仍需提供組織機構代碼。

    目前,宿遷市只能規定,如因市外生産經營需要或其他特殊情況確需相關獨立證照的,由市場主體憑“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直接向各相關部門審批窗口申請辦理。這些單位同時接受老企業的組織機構代碼證及新註冊企業的18位商事登記號進行業務辦理。“這種策略我們稱為‘二路並行’,”馮岩表示,“克服改革阻力,還是需要國家頂層設計儘快出臺,規範編碼,提高認可度,使企業在‘一照一碼’改革後從事各類業務更加便利。”

    由一次性審批向全過程監管轉變

    “改革後,因為門檻大幅度降低,公司制企業註冊數迅猛增長。”宿遷市工商局註冊處並聯審批窗口工作人員林雪梅感慨,因為業務量增加太多,上廁所都要小跑。

    企業再不用過一道道審批坎,可如何監管呢?今年1月6日,宿遷市研發全國首個證照聯動監管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聯動制度為保障,通過實施分工監管、行業監管、協作監管,實現部門間信息實時傳遞和對接,從而形成縱橫聯動的管理鏈條。

    平臺自運行以來,各職能部門每天登陸平臺查看工商部門發照信息,根據本部門工作職責,認領工作任務,履行監管職責,推送監管信息。“證照聯動正式平臺共分數據歸集、警示管理、查詢統計等6個功能模塊,涉及聯動參與部門49個。”耿靜波説,目前,市級平臺上傳主體資格、行政處罰、日常監管信息已近7萬條。

    “放權不是放責,改革是在倒逼行政部門以市場主體為中心,把權力和精力向事中事後監管轉移,承擔起更大的責任。”馮岩説。(記者 肖偉光)

責任編輯: 王鏡茹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