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密集公佈 辨證看待數據變與不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09 15:58 來源: 央廣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5月份的多項重要經濟數據本週內公佈。國家統計局今天上午公佈5月CPI同比漲幅回落到1.2%,連續4個月處於“1時代”,PPI同比下降4.6%,已經連降39個月。而在昨天,海關總署發佈,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9.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0.8%;進口4.07萬億元,下降17.2%;貿易順差1.33萬億元,擴大2倍。進出口繼續負增長,外需仍然沒有顯著改善。綜合這些數據來看,物價低位運行,為政策調控預留了空間,但是經濟穩定向好的態勢依然受到外部因素的挑戰。 

  除了這些數據,伴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服務業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等指標與整體經濟的數量關係也在發生一些變化。

  如何正確認識這些經濟數據的變與不變?總體來看,科學地認識、評價和使用這些經濟指標,並根據經濟發展的變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評判指標體系,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探討的重要問題。

  在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看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衡量數據的標準應當加以調整。如果按照舊的思維,單純只看到某些數據多了或者少了,就判斷形勢好或不好,顯然過於片面。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數據。他説,在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數據可能不一樣,要用動態的觀點,通過幾個指標觀察當前經濟的變化。比如,過去經濟處於粗放式的發展階段,而現在第三産業的比重上升了,反映到用電量上面,數據會相應變化。

  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會計學家張連起表示,除了分析GDP、CPI、PPI以及進出口等經濟數據,科學認識判斷經濟形勢的指標體系,的確要特別注意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等指標。他認為,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這三項指標是測量經濟能量的“溫度計”、反映經濟走勢的“風向標”,更符合經濟運行的基本邏輯。就像日常檢查身體,儘管也有很多別的指標做參考,但是溫度、血壓等傳統的指標仍然是重要的判斷依據。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的指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對經濟運行數量關係和客觀規律進行科學把握,特別是在目前這個經濟轉型期,用這三項的指標來研判經濟形勢尤其重要。

  眼下,經濟發展方式、能源利用率、能源結構等都出現了很多積極的變化。在這樣的“變革”的時代,應該怎麼看待數據的變與不變?張連起認為,關鍵是要修正誤差、完善指標體系,單一的數據不一定能簡單契合,還要配合上就業、收入等指標。正像李克強總理説的,我們要的是有就業的增長、有收入的增長、有環境改善的可支撐的增長,這樣才能提升我們對總體形勢判斷的準確度。(記者 張慧娟)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