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穩增長再出重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18 08:43 來源: 新華每日財經分析
【字體: 打印本頁

穩增長再出重拳。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重點領域有效投資,引導地方政府、各類資本以及金融機構,投向經濟中的“短板”、民生和重點産業領域,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一箭三雕”。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可以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面臨較大慣性下行壓力,一季度GDP增長放緩至7%,僅略高於2009年一季度6.6%的水平,較去年7.4%的水平又下了一個臺階。前5個月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增速較去年底下滑了4.3個百分點。常務會議部署促投資措施,就是要守住下限,使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與過去不同,常務會議強調投資要投向經濟薄弱環節。過去批評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的重要例證之一,就是需求結構失衡,過度依賴投資,特別是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出臺了大規模投資刺激計劃,造成了嚴重産能過剩和債務包袱,導致至今仍處於“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上次的教訓就是大量投資一哄而上,同質化嚴重,造成低端産能過剩。這次強調要引導投資投向公共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例如農村電網改造、糧食倉儲設施、城鎮污水處理、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等。産業方面則強調新興産業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以及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等快速成長的産業。在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運行的有利時期,加快這些薄弱和成長空間較大領域的投資,能補上經濟中的短板,為迎接新一輪增長奠定基礎。

  與政府主導型投資不同,常務會議強調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有效投資持續增長。過去政府主導型投資,融資往往依賴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借短投長”造成期限結構錯配,並且容易出現政績工程等投資浪費的現象。新一輪投資更加注重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無疑有助於彌補政府主導投資的弊端。作為公共産品,基礎設施需要政府提供,但未必全部由政府建設。政府可與社會資本合作,通過PPP模式,提高公共産品供給效率,減輕政府債務壓力,同時,打破“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為民間資本提供更廣闊投資領域。

  常務會議特別強調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快速通道,加快貸款審批。為了守住經濟增長底線,在去年定向調控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宏觀調控政策作了適時適度調整,啟動了較大力度的降準、降息操作,刺激總需求擴張。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貨幣市場利率降至歷史低位。然而出於防風險考慮,銀行普遍“慎貸”“惜貸”,企業中長期貸款利率居高不下,影響了投資增長。按照常務會議精神,預計未來會有一系列措施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隨著促投資措施落地,經濟增長將逐步企穩,預計全年能夠實現7%左右增長目標。(新華社記者 郭洪海)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