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西平縣發生的某擔保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案件警醒人們:非法集資從城鎮轉向鄉下值得格外警惕,以更嚴密的監管為農民構建起一道安全防護網正當其時。 此前,不乏農民捲入非法集資且損失慘重的案例,但多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超範圍吸收農民資金的形式出現。這起案件中,總部設在鄭州的投資擔保公司直接將觸角伸向農村,則比較鮮見。在城鎮監管體系越來越嚴密、城鎮居民投資越來越審慎的情況下,農村正在成為不法分子非法吸儲的主要發生地。 同城鎮相比,發生在農村的非法集資危害更大。一方面,農民的經濟風險承受力差。這起案件涉及3500多戶群眾,金額逾2億元,很多農民將自己的養老錢、給子女買房的錢、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畢生積蓄等投入其中,現在可能血本無歸。另一方面,一些農民的金融知識欠缺,風險辨別力差,更容易落入高息誘惑的圈套。這起案件中,涉事擔保公司通過招攬業務員多層吸儲、構建合同鏈製造合規假象等方式,使一些農民業務員至今仍以為自己從事的是合法金融活動。 這起案件同時暴露出政府部門監管的不力。涉事投資擔保公司證照齊全,且自2011年3月以來,一直在當地從事吸儲業務長達近4年都沒受到查處,這無疑讓農民誤以為其參與的是合法企業的合法業務,直到越來越多農民陷入其中難以自拔。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農村、農民不能成為非法集資的監管盲區,相關部門在嚴格監管城鎮金融活動的同時,也要關注農村地區,不給非法集資留下存活空間;同時,要加大向農民普及法律知識、金融知識的力度,提高其辨別防範能力;此外,拓寬農民投資理財渠道,為農民理財需求找到合規合法的出口,杜絕類似悲劇再次發生。(記者 李亞楠)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