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頂層規劃出臺牽引中國經濟轉型大變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5 09:2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記者劉育英)中國政府網4日正式公佈《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關於“互聯網+”的頂層設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方案將強力支撐中國經濟轉型,有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大力促進創業創新。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産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指導意見提出了11個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製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能源等。“這些領域事關經濟發展全局,或貼近公眾關切,或創新變革潛力巨大;同時也是互聯網能夠發揮關鍵作用、融合大方向清晰、指導性非常明確的領域”,曹淑敏表示。

  具體而言,《指導意見》中,“互聯網+”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電子商務、高效物流六大專項行動,涉及國民經濟三大生産領域和現代生産性服務業。每個行動充分考慮了行業屬性、所處階段和融合水平的差異性,針對傳統産業,重在轉型升級,如製造業、農業、物流等。針對成熟度高的新興業態,重在深度拓展,如電子商務向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産品溯源延伸。針對尚處起步期的新領域,重在鼓勵扶持,破除進入壁壘,營造創新發展環境,增強市場動力,如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等。

  曹淑敏表示,指導意見也突出了著力改進民生,發展電子政務、便民服務、在線醫療、健康養老、網絡教育,既是發揮互聯網優勢改進民生服務的新途徑,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

  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政策以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政府與互聯網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熱潮涌起,“互聯網+”全面提速。不過,互聯網+所發展的創新産品、服務和商業模式有些動了傳統産業的“奶酪”,甚至和現有管理規則相衝突,遭遇了新舊經濟模式的博弈,從去年興起的“打車軟體”就遭遇了這樣的窘境,儘管受到消費者好評,但由於監管跟不上、衝擊傳統出租車行業等原因,也遭到一些地方政府的限制。

  曹淑敏表示,針對發展“互聯網+”所面臨的問題,政府需積極聽取民意,在博弈中加強協調,權衡各方求同求進,改革創新去除沉疴積弊,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她尤其強調,政府應抓住主要矛盾,逐步破除行業壁壘,放寬融合性産品和服務準入限制,推廣負面清單,擴大市場主體平等進入範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理論測算結果表明,2014年中國信息經濟總量達1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佔GDP比重超過26%,已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力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信息經濟佔GDP比重依然較低,未來增長的空間大,後勁足。

  “《指導意見》提出的行動方向重在近期,面向2018年,通過創新引領,推進協同共享的新經濟體系建設,以重點帶動全局”,曹淑敏表示。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