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頂層設計出爐 11項行動計劃催生經濟新格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4 19:0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記者 趙曉輝、華曄迪)國務院4日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三年以及十年的發展目標,提出包括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等在內的11項重點行動,並就做好保障支撐進行了部署。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頂層設計將加快推進“互聯網+”的發展,有利於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催生經濟新格局。

“互聯網+”發展目標確定

指導意見提出,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於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具體而言,這一目標體現在四個層面。在經濟層面,互聯網在促進製造業、農業、能源、環保等産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基於互聯網的新興業態不斷涌現,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在社會層面,健康醫療、教育、交通等民生領域互聯網應用更加豐富,公共服務更加多元;在基礎設施方面,網絡設施和産業基礎得到有效鞏固加強;在發展環境方面,互聯網融合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除,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

關於“互聯網+”的十年發展目標,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網絡化、智慧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産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互聯網基礎日趨堅實,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加快互聯網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打造新動能、壯大新經濟、引領新常態,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所需。

“指導意見是在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互聯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互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説。

11項重點行動經濟社會領域全覆蓋

指導意見部署了“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製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能源、“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綠色生態、“互聯網+”人工智慧等11項重點行動。這些行動計劃既涵蓋了製造業、農業、金融、能源等具體産業,也涉及環境、養老、醫療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

“這些領域事關經濟發展全局,或貼近人民群眾關切,或創新變革潛力巨大;同時也是互聯網能夠發揮關鍵作用、融合大方向清晰、指導性非常明確的領域。”曹淑敏説。

在“互聯網+”協同製造行動中,指導意見提出,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在重點領域推進智慧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製造和服務型製造,打造一批網絡化協同製造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形成製造業網絡化産業生態體系。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空間廣闊。”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説,這將推動生産製造模式變革和産業組織創新,智慧製造將成為新型生産方式,製造業服務化將成為産業發展新趨勢。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不僅限于經濟領域,還將通過與公共事業和生活服務業的融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切實改變。

在“互聯網+”益民服務行動中,指導意見提出,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産業發展,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此項行動全面覆蓋與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領域,發展電子政務、便民服務、在線醫療、健康養老、網絡教育,成為發揮互聯網優勢改進民生服務的新途徑。”曹淑敏説。

此外,“互聯網+便捷交通”將促進公共交通服務效率、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互聯網+綠色生態”將構建面向循環經濟的綠色發展新模式。而降低行業進入壁壘、加強融合監管等保障舉措將進一步促進互聯網與民生領域的深度融合。

讓“互聯網+”落地生根開創經濟新時代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平穩度過新舊産業和動能轉換期,需要強勁有力和恒久持續的支撐力量。“搶佔經濟制高點,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必須走互聯網融合創新之路。”曹淑敏説。

僅從互聯網經濟本身而言,我國就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理論測算結果表明,2014年我國信息經濟總量達16.2萬億元,同比增長21%,佔GDP比重超過26%,已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力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息經濟佔GDP比重依然較低,未來增長的空間大,後勁足。

“指導意見將進一步激發市場蘊藏的巨大活力,大幅提升我國信息經濟發展水平。”曹淑敏説。

實際上,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我國“互聯網+”行動的落實必將對經濟格局産生巨大的影響。

“指導意見的實施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形成統籌協調、包容創新、活潑有序的良好局面。”曹淑敏説。

在一些專家看來,確保“互聯網+”行動的落地,必須營造包容有序的監管環境,逐步破除行業壁壘,放寬融合性産品和服務準入限制,推廣負面清單,擴大市場主體平等進入範圍。同時,政府應推動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優化資源配置,並加強重要領域的引導扶持。

曹淑敏認為,一些事關産業發展全局的戰略性變革,若依靠市場力量難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産業新生態,政府要大力引導和支持,避免碎片化發展。

同時,她也指出,企業應該是實施“互聯網+”的主要載體和踐行者,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應致力打造“互聯網+”産業生態圈,傳統企業則需依託互聯網在創新模式、商業模式、生産方式、組織機構、人才結構等方面進行深度變革調整,打造新經濟形態下的轉型升級新優勢。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