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過去有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説的是搞活經濟實現致富,必須確保道路交通的暢通。如今進入“互聯網+”時代,要更好激發經濟活力,就必須提升網速、降低費用。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張峰昨天表示,工信部將強化定期跟蹤督查機制,督促企業按照承諾,務必落實全年網絡提速任務,年底前實現手機流量和固定寬帶的單位帶寬平均資費水平都同比下降30%。他説,今年網絡建設投資預計達到4350億元,比去年同比增長10%,預計未來兩年投資將超過7000億元,並直接和間接拉動産業鏈上下游的相關投資。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建設高速寬帶網絡、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可謂“一舉多得”,既有利於擴大信息消費,實現有效投資、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也可以降低創業成本,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當然,它也會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撐。北京3G産業聯盟副理事長項立剛説,事實上提速降費不僅有利於老百姓,而且對信息産業的發展也大有益處。 項立剛:提速降費對於大部分人來説,能享受到帶寬的提升,享受到費用的降低,肯定是有好處的。而對於整個移動互聯網發展,4G的建設,包括“互聯網+”的發展來説,毫無疑問也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項立剛舉例分析,家裏的寬帶從10兆提升到20兆,但是費用和原來一樣;比如流量原來1G大概是50塊錢,但是現在在支出差不多的情況下,可能享受2G的流量服務,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ARPU值代表每一個用戶的平均支出,目前,中國移動的ARPU值不到70塊錢,中國的聯通的ARPU值不到50塊錢。提速降費後,在同樣支出的情況下,用戶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務。而如果希望費用大幅度地降低,運營商可能很難承受。 從李克強總理多次要求提速降費,到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具體措施,再到這次工信部強力督促、提出具體目標和實現期限,可以看出決策層的堅定決心,提速降費不容討價還價。那麼,完成提速降費的任務下一步該做什麼?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做了解讀評論。 經濟之聲:工信部將強化定期跟蹤督查機制,督促企業按照承諾,務必落實全年網絡提速任務,年底前實現手機流量和固定寬帶的單位帶寬平均資費水平都同比下降30%。時間只有半年,時間很緊迫,您怎麼看? 曾劍秋:首先,提速降費這項工作是包括“互聯網+”和國家寬帶戰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從國家層面上説,這是關係到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計。實際上正像前面提到的,國務院層面早就提出了“提速降費”的要求。只是這次提出的30%的降費目標顯得有些緊迫。儘管經營企業的壓力很大,但既然是國家發展的戰略,就應該全力做到。 經濟之聲:從國家戰略層面這麼強調把寬帶的費用降下來,把寬帶的速度提上去,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嗎? 曾劍秋:我們曾經對國家寬帶戰略做過一些研究,國家的信息消費也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信息消費用倍數理論來解釋,也就是投資100元後,通過信息消費的發展,它能夠帶來300多元錢的收入。國家寬帶戰略以及信息消費和提速降費都是一致的。通過提速降費,帶動支撐國家寬帶戰略的發展,繼而帶來倍數的效應。所以從短期來看,運營商降價30%是有很大壓力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從國家整個發展來看,對於國家經濟的發展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經濟之聲:目前,移動轉售業務試點正在積極推進。目前,有26家民營企業已經向社會提供服務,累計用戶已經超過750萬戶。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電信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對提速降費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曾劍秋:這兩年民營資本進入這個領域的力度非常大,民營資本的進入,通過競爭使市場進一步活躍起來。另外,寬帶的發展需要民營資本。寬帶就像高速公路一樣,是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在建設過程中,寬帶提速降費和民營資本進入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通過這樣一個手段,使國家信息化的進程加快,更好地服務於百姓。 經濟之聲:進行到目前這一步,提速降費哪些方面容易做到,有哪些難點需要克服? 曾劍秋:首先,比較難的還是提速。雖然我們國家這幾年一直在提速、也一直在降費,但是提速這個部分做得遠遠不夠。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目前基本達到了8兆,但是在美國,要達到25兆以上可能才算寬帶。另外,我國寬帶戰略提出到2020年的目標是50兆,但在2020年以前,千兆比特可能成為常態,所以提速降費最大的難度和壓力就是提速。只有趕上世界發展的水平,速度提起來、網絡寬帶變寬後,很多業務才能做起來,用戶才不會有太多的抱怨。 其次才是降費,這個問題相比提速較好解決,如果我們把速度提高,即使資費沒有下降,老百姓也會特別滿意。所以只要速度提高了,降費其實不太成問題。並且只要資費每年逐步下降,消費者可以承受,也就達成降費的目標了。(記者 蔡軍)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