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吳振東、蕭海川)中央紀委案件監管室案件協調處處長韓晉萍日前表示,從黨的十八大到今年6月份,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在查處腐敗案件同時,已有效挽回經濟損失387億元,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更新。這充分證明,正風反腐有利於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重拳反腐,黨風廉政建設也同時推向深入,但“反腐影響經濟”的謬論卻在社會上不時出現。持這種觀點的人,或是認為反腐敗導致高檔消費需求萎縮,把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與反腐工作硬扯在一起;或是認為反腐妨礙了幹部幹創事業的積極性,變得為官不為,耽誤了改革和發展。對這些錯誤的認識,必須予以澄清和批駁。 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清楚,腐敗是經濟發展難以承受的負資産,市場經濟需要有清明的政治環境和公平的競爭機制。如果項目審批、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土地礦産資源轉讓等方面腐敗多發,不但會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還會給公眾留下諸多安全隱患。權力尋租,更讓少數企業和個人從不公平競爭中獲益,多數守法企業面臨生産經營成本增加、發展處處受限的局面。此外,一些肆意妄為的行政之手,為尋租錯配資源,歪曲市場信號,也會增加市場運行的風險。毫無疑問,腐敗才是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毒瘤”。 反腐懲貪挽回的387億元,只是剝奪腐敗官員和其他相關人員、企業不當獲利的一本“明賬”。深層次看,反腐鬥爭正在為新常態下的改革發展事業釋放更多新的紅利:收繳違法違紀所得,遏制奢侈浪費,能使更多財力用於社會保障和民生改善;嚴查“吃拿卡要”、權錢交易、違規審批等問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帶動經濟活力提升;“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能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激發經濟的內生動力;強力反腐革除沉疴,黨風政風為之一新,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凝聚起全社會深化改革的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在挽回的經濟損失中,部分是由於低價處置國有資産造成的損失。此前,中紀委巡視組曾反饋,“一些國企內外勾結圍獵國有資産已經到了明火執仗地步”。當下,一批“國企蛀蟲”已被依紀依法處理。國有企業相關人員應引以為戒,亡羊補牢,及時堵塞制度漏洞,加強監管,為深化國企改革掃清障礙。 貪污腐敗、奢靡之風,永遠不可能帶動經濟的良性發展,而只會成為阻礙深化改革的“攔路虎”。唯有堅決斬斷利益輸送的渠道,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市場環境,才能築牢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使人民公平地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碩果。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