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作為一個産業群,不僅可以拉動經濟、帶動就業,而且與大眾的休閒娛樂保障息息相關,因此,我國一直重視對旅遊業的發展。7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進一步討論了有關以旅遊促民生的議題。會議認為,通過改革創新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對於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7月29日 中國政府網) 我國的旅遊業是伴隨著對外開放的腳步而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大大增加了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被滿足後,人民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外出旅遊使得被長期壓抑的居民旅遊需求伴隨著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長得到迅速的釋放。經過了30多年的迅速發展,旅遊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産業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産業增加4.3元收入。旅遊業能夠影響、帶動和促進與之相關聯的110個行業的發展。隨著眾多新的旅遊形態出現,旅遊又擴散到更多的領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産業。國外研究表明,旅遊業從業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個相關行業的就業機會。有力地帶動了經濟發展,同時為保障改善民生做出了積極貢獻。 “互聯網+”的春風敲開各行業領域的大門,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局,機遇和挑戰並存。“互聯網+”既對傳統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思路,也同時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作為新常態下促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素,旅遊業是否能實現其戰略使命,也將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 28日的常務會議上,為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擴寬了門路。首先,改善旅遊消費環境,特別加強了中西部地區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破解中西部地區發展旅遊業的瓶頸;推進鄉村旅遊扶貧,支持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通過鄉村旅遊自主創業,增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動能;不斷發掘旅遊消費的新熱點,放寬在線度假租賃、旅遊租車等“互聯網+”新業態的準入和經營許可,發展旅遊商品創意研發和旅遊裝備製造;加大政府投入,調動社會力量,拓寬旅遊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全方位保駕護航旅遊業的發展,讓多彩的旅遊豐富群眾生活、助力經濟發展。 民生乃國之根本。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發展旅遊業,不僅能強勁帶動經濟發展,而且能有效改善民生,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旅遊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多方面的嚴峻挑戰。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下,緊握時代發展脈搏,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以“互聯網+”的思維推進我國旅遊業轉型升級,激發我國旅遊業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杠桿驅動力,培育中國經濟新增長點,創新生活方式,開啟從初步小康型旅遊大國到全面小康型旅遊大國,再到初步富裕型旅遊強國的新時代。(夏生)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