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建地下管廊,百姓真的“看不見”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30 15:5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一場暴雨,就會引發市民們戲稱的‘看海’現象,這還是在一些大城市。”7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説,“目前中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但我們的地下管廊建設嚴重滯後。加快這方面的建設,很有必要!”會議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擴大公共産品供給,提高城鎮化質量。

  近年來,隨著我國異常天氣的增多,城市“看海”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內澇不僅給市民的生命財産造成極大損失,也讓本應光鮮亮麗的城市形象遭受重創,“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民眾幸福感也隨之大打折扣。改變這一尷尬狀況,需要打破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將規劃與管理的重心由地上設施建設向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轉移。而鋪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就是被國際社會驗證的一條成功之路。

  一座現代化都市究竟需要掩埋或架設多少條管線,曾經有“老市政”估算稱近30種。這不僅意味著由各自為政的近30個管理部門可能引發推諉扯皮導致的效率低下,更讓開膛破肚的“馬路拉鏈”和東拉西扯的“空中蜘蛛網”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城市建設之弊。而據粗略測算,每挖1平方米城市道路,平均花費至少上萬元。

  地下綜合管廊又稱“共同溝”,是指在城市地下用於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此舉被國務院常務會議定義為創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國家重點支持的民生工程,旨在破解長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礎設施落後等突出問題。法國作家雨果曾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李克強總理更是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稱之為城市的“裏子”,並將其視為“城市建設的百年大計”:“只有築牢‘裏子’,才能撐起‘面子’”。

  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需要矯正城市管理者重“面子”輕“裏子”的畸形政績觀。比如,去年曾有某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的一位市長,聲稱“地下鋪了管網,把幾百億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見,我怎麼能幹這個事兒!”這顯然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認知。其實,無論是就當前的經濟利益還是長遠的社會效益,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意義都顯而易見。比如,通過管廊的集約化管理,可以逐步消除“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提升城市美觀度;集約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有助於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滿足民生之需;拉動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公共産品供給,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一項綜合、治本、惠民的系統化工程,必須納入城市發展的遠景考量,恪守先規劃後建設的基本原則,切忌一哄而起;尤其要以確保工程質量與安全為前提,完善管廊建設與抗震防災等標準,實施終身責任和永久性標牌制度;以開放心態和改革決心創新投融資機制,發揮好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與管理。(張玉勝)

責任編輯: 陳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