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註定失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10 15:01 來源: 人民網
【字體: 打印本頁

    通過積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並配合以全方位改革的協調推進是應對經濟下行風險,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不二法門。[網絡配圖]

    每逢中國經濟出現波動之時,唱衰中國的聲音便不絕於耳,但每次都失敗,中國經濟表現了極強的韌性。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7%,創下六年以來的新低。於是,這些唱衰的觀點再度有了市場,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危機四伏,處於崩潰邊緣。

    誠然,在海內外經濟環境複雜的情況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確實面臨不少挑戰。例如,海外方面,美元走強與加息預期出現,希臘債務問題重現,以及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本流出風險等等;國內方面,中國正處於三期疊加,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關鍵階段,這也使得中國經濟增長很難保持以往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潛在增長率有所下降。

    正因如此,在筆者看來,當前中國經濟取得中高速增長已實屬不易。且考慮到這一增速在全球範圍內仍然處於較高水平,筆者認為,現階段對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保持高度關注,並做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政策應對是必要的,但過度悲觀的情緒其實大可不必。

    實際上,目前看空中國的幾大因素並不新鮮,其恰恰是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下,中國需要迫切面對與重點攻克的難題。而若要做到積極應對,防範風險,未來一段時間,相機抉擇的宏觀政策與全方面改革的協調推進均必不可少。

    例如,對於債務風險,根據中國社科院最新發佈的《中國國家資産負債表2015》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末,中國經濟整體(含金融機構)的債務總額約150萬億,佔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70%上升到235.7%。其中,結構性問題顯著,即居民債務與中央政府債務較低,無需過於擔憂,但地方政府債務與企業債務率持續攀高,需要警惕。

    在筆者看來,困境也清晰地指示出了化解方向:即一方面,需要通過支持創新、推廣PPP、並結合“一帶一路”、互聯網+、製造業2025等改革,幫助企業恢復盈利,同時配合以寬貨幣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幫助企業緩解高杠桿壓力;而另一方面,通過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與財稅改革相結合的方式,緩解地方政府債務,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推而廣之,通過積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並配合以全方位改革的協調推進是應對經濟下行風險,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不二法門。值得肯定的是,決策層的諸多措施已經體現了上述思路,如多次降準降息、盤活財政存款、加速基建投資、簡化行政審批、積極推動製造業2025、“一帶一路”、財稅改革、京津冀一體化等全方位改革,正是考慮到穩增長與促改革的雙向推進。

    筆者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有可能企穩回升。而基本面向好有助於穩定預期,形成良性循環,亦是回應看空的最有力方式。(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