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濟之聲“2015年中經濟述評——轉型與轉變”第八篇:堅持積極財政政策“不變調”。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積極”是我國財政政策的主基調。何以見得?翻開2015年上半年全國財政賬本,我們掙的少了,花的卻不少:收入這一欄,1到6月,全國財政收入7萬9600億元,跟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有比較大的回落;而支出這一欄,上半年全國財政累計支出7萬7288億元,基本保持去年同期的進度。 花的比掙的多,就會出現財政赤字。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對此並沒有愁眉緊鎖,相反,他認為保持一定的赤字率不是壞事。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樓繼偉淡定地説,今年全年的實際赤字率會比政府工作報告中計算的還要高。 樓繼偉: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赤字率仍是2.3%,但當年收支差額是2.7%,這個力度是比較大的。 這意味著,全年允許適當的財政赤字率,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為什麼不能變調?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解釋,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面臨下行壓力,財政支出擴大,刺激了更多的經濟需求。積極財政政策對於支撐經濟發展、抵禦下行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尚希:比如擴大政府投資,可以形成項目、形成採購,企業生産的東西就有了市場,能夠穩增長。 拿交通領域的地鐵建設來説,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巡視員李國勇打開未來五年的規劃表:預計到2020年,我國修建地鐵達到6000公里,現在任務只完成了一半。還有一半,仍然是財政需要發力的空間。數據生動地説明,財政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它拉動投資、帶動就業的效應,非常明顯。 李國勇:十二五每年投産300-400公里,每年投資2000-3000億元;1公里地鐵大概能提供60個就業崗位。一個城市建成一條地鐵線,很快就能形成一個2000人左右的大型企業。 經濟要發展,需要擴大財政支出。經濟結構要優化,更需要財政政策的調節。怎麼調節?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尤其是減輕中小微企業的稅負,這也是積極財政政策“不變調”的題中應有之義。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説,今年承接去年以來的對中小微企業的減稅政策,還有營改增,都在給企業減稅。 看上半年,我國各項減稅、減費措施陸續在出臺。比如,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免徵額提高到3萬元,還有不少政府性基金也不再徵收。事實表明,這些措施讓中小微企業煥發活力。一個個小微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給它們一片成長的沃土,就給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帶來更多希望。 北一北銑科技公司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小微企業,負責人楊思銳切實體會到稅收優惠的好處。他説,少交稅了,就可以把更多的錢投入到産品研發和創新上。 楊思銳:對於我們小企業來説,幾萬塊錢還是挺重要的。因為我們主要用於研發的可能也就是幾萬塊,所以幾萬塊錢我們也許就可以研發一個新産品。 正是有著這樣的思路,中央才強調,即使過去幾個月裏財政收入降了,積極財政政策依然“不變調”。“不變調”的意思就是繼續保持積極態勢、繼續保持適當的投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7月底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上便強調,要落實好積極財政政策的各項措施,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把握好調控時機,把抓落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先要想好財政的存量資金用到哪兒。總結過往,結合現狀,亟待填補的缺口是農田水利設施、保障房建設、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建設等等,這些都是托底民生的事兒。 然而,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光靠財政出錢,顯然杯水車薪,讓財政的錢動起來,四兩撥千斤,引導和撬動更多民間資金增加投入,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馬慶斌在調研中發現一個矛盾,他認為只要解決了這個矛盾,讓財政資金跟民間資金找到共同的投資興趣點,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就會迅速提升。 馬慶斌:一方面四處在喊地方債有壓力,另一方面你會發現大量社會投資也在四處尋找投資項目。實際上只要項目好,大量社會資本都特別積極,都要參與。 僅僅把錢湊到一個項目上,還只是第一步,真正把財政資金用活,還有很多門道要研究。今年上半年,類似的嘗試屢見不鮮,為今後的實踐提供了經驗。 還是拿修建地鐵來説,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建議,把財政資金當作撬動投資的支點,設立投資引導基金,創新運作方式,吸引整個社會的投融資,讓全社會的資金像活水一樣流動起來。 李樸民:比如中央預算內設立投資補助和産業基金,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支持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公開發行股票等方式融資,也支持地方政府依法發行債券。 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完善財稅體制改革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消費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等等,一系列與民生相關的重要稅改都在計劃之列,通過具體稅費的增加、降低或者減免,調整經濟結構、調節收入分配,而且每一項稅種的改革,都要從制度上變革。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以個人所得稅為例説,這項改革就不是簡單地把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而是要考慮個人的撫養和贍養負擔,區別對待。 樓繼偉:簡單地提高起徵點的做法並不公平,不能體現每個家庭的差異。個人收入5000元一個月,日子可以過得不錯,如果有撫養、有贍養,日子就很艱難。個人所得稅面臨稅制不合理的問題,對此要改革,要改成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 轉型期的中國,人們更渴望這樣一幅美好的生活圖景:百姓養老、就醫、入學、出行不再困難,中小微企業不再因為高昂稅費負重前行……國力強盛,人民安康。然而當前,面臨的困難依然不少,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三期”疊加的中國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從過去半年的實踐來看,只有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才能鞏固經濟趨穩向好的基礎,穩定經濟健康發展的大局,讓美好的生活願景離我們近一些、再近一些。(記者 丁玲娜、馮雅)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