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大動脈”豈容“路障”阻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20 10:1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常務會議8月19日部署發展現代流通業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旺消費促發展。會議指出,做強現代流通業這個國民經濟大産業,可以更好對接生産和消費,促進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

  流通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是市場經濟的“大通道”,是對接生産和消費的“運輸線”。由流通引導的消費在拉動國民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中,具有駕轅地位的基本動力。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消費繼續超過投資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可是,長期以來,國內流通行業普遍存在流通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暢、模式陳舊、管理監督分散等問題。特別是妨礙市場流通的各種“路障”奇形怪狀,“攔路打劫”,嚴重阻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壞公平交易。

  有的是行政區域保護性“路障”。全國統一大市場背後的邏輯,旨在破壁地方保護主義。可是有的地方搞地區封鎖,在本土市場強行推銷地産貨,抵制外來品參與市場競爭。有的則在公路上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對外來車輛下手特別狠。多年以前,華東地區某鎮每逢大蒜上市時節就設卡收費,向外地客商收“買路錢”,解決財政拮據問題。

  有的是特殊行業壟斷性“路障”。一些特別行業如電信、鐵路、能源等,受國家政策保護,形成壟斷,民間資本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即便是因經營不善,被迫開放,也是門檻過高,民資望而卻步。由於長期壟斷,造成流通不暢,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移動通信的流量收費一頭霧水,而網速如老年爬坡,影響移動終端的普及,更影響信息流通。

  有的是傳統商業模式防禦性“路障”。在互聯網浪潮下,傳統商業模式不敵新生力量,就設置“路障”阻撓其發展。比如這幾年餘額寶、微信理財通這類電商理財平颱風生水起,直接蠶食傳統商業銀行的利益。於是銀行設置單筆不超過5000元的限額,名義上是為消費者賬戶安全著想,實質上是怕電商理財平臺這一新型理財模式擠佔銀行的存款。

  以上這些名目繁多的“路障”保護局部利益,保護既得利益,保護眼前利益,卻提高了社會流通總成本,使有限的經濟增長又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有鋻於此,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加快市場流通的四項政策。四項政策中,“清障”打頭陣,並亮出“兩個禁止”利劍,禁止濫用行政權力限制或排除公平競爭,禁止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收取不合理費用或強制設置不合理交易條件;電子商務流通方式被推廣,鼓勵流通企業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推動實體與網絡市場融合發展;特別強調創新監管,建立一個來源可追、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全程追溯體系;同時不忘基礎設施建設,連農貿市場、社區菜市場、再生資源回收等微利經營設施用地需求也都考慮到了,政策設計精細入微,可圈可點。

  而出臺四項流通政策,旨在用更加順暢的流通“大動脈”帶旺消費、支撐發展。當前,以消費支撐發展,是經濟大戲的主旋律。而在眼前外貿流通受阻的情勢下,貨暢其流,促進內需,創造國內貿易流通新的增長點格外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7月29日,中央批准上海等9個城市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方案,並明確指出,試點工作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主線,以新的流通創新為引領,通過深化改革,推動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優化內貿流通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流通法規、規則和誠信體系,逐步形成政府依法行政、企業守法經營、仲介組織規範自律、社會公眾有效監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和分工明確、協調高效的內貿流通管理體制,增強內貿流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

  一面是內貿體制改革試點鑼鼓敲響,一面是以“清障”為龍頭的促進流通的四項政策出臺,相互照應,加快節奏,好戲還在後頭。清除“路障”,多設“路標”,一個機制靈活的暢通的清朗的“大動脈”必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流通性支撐。(蔡恩澤)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