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民族教育”成為了媒體關注熱詞。8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長毛力提詳細介紹了國務院8月11日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有關情況。《決定》指出,新時期我國民族教育工作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民族地區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及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近年成績顯著 但整體發展滯後 8月18日召開的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距上一屆會議已相隔13年。在此期間,我國的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少數民族學生總數達2539.5萬人。少數民族在校生所佔全部在校生比例,普通小學從2002年的9.46%提高到2014年的11.2%、普通中學從7.4%提高到10.27%、普通高校從5.99%提高到7.67%。至2014年,全國少數民族專任教師達到128.9萬人。“十二五”期間,19個援疆省市實施教育援助項目528個,投入資金108.5億元;17個援藏省市實施項目148個,投入近6億元,等等。 但由於民族地區經濟相對落後,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一些山區、農牧地區辦學條件仍較為落後,教育結構不甚合理,民族教育仍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所急需彌補的短板。 將從“協調發展”到“全面提升” 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曾提出“促進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而在此次《決定》中,最大的亮點是這一表述修改為“全面提升”,彰顯了中央大力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更預示著民族教育的發展即將邁入新階段。 《決定》細緻地指出要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提高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優化高等教育佈局和結構,優先設置與實體經濟和産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等職業學校,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民族地區設置工科類、應用型本科院校,調整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校學科專業結構,重點提高工、農、醫、管理等學科比例,支持辦好師範類專業;積極發展繼續教育,重視支持特殊教育。 各類政策傾斜 支援力度加大 《決定》提出了多項政策傾斜,扶植民族教育發展。例如針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優秀教師資源面臨“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難,提出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教育能力和師德水平,健全、完善教師培養制度、培訓機制,落實激勵政策,改善民族地區教師待遇。 《決定》要求,加大對學生資助力度。通過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生活費)政策,確保應助盡助。普通高中、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 《決定》還強調要繼續充分發揮對口支援作用,健全教育對口支援機制,重點加大對受援地區雙語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的支援力度。“結對子”、“開小灶”,其中包含的不僅是資金上的扶持,技術上的支持,更是守望相助的手足之情。(記者 李貞)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