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9月1日確定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促進投資結構優化。會議指出,圍繞優化投資結構,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可以合理降低投資門檻,提高投資能力,增加有效投資,加快補上公共産品、服務及其他發展“短板”,通過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和民生改善。 投資項目資本金是指在投資項目總投資中,在項目法人通過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自籌資金之外,由其他投資者主動認繳的出資額。資本金對整個投資項目來説,是非債務性資金,項目法人不承擔這部分資金的任何利息。而投資者可按其出資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權益,獲得投資收益並承擔債務,也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轉讓其出資,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 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既是宏觀調控手段,也是風險約束機制。早在9年前,國務院就發佈國發〔1996〕35號文,試行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該通知規定,從1996年開始,對各种經營性投資項目,包括國有單位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房地産開發項目和集體投資項目試行資本金制度,投資的項目必須首先落實資本金才能進行建設。 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建立以來,國家為了從宏觀上調控固定資産投資規模,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形勢、有關行業和項目的經濟效益等,對投資項目資本金佔總投資的比例劃定不同的標準,這對促進結構調整、控制投資風險、防範金融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全球金融動蕩,資本市場詭異,貨幣風險增大,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實體經濟復蘇受阻。就我國而言,7月進出口總值3472億美元,低於預期。國內消費方面,股災過後,7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39億元,同比實際增長10.4%,同比增速同樣不及預期。 在外貿和消費增長乏力的情勢下,借力投資這駕“馬車”,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降低投資門檻,提高投資能力,促進經濟增長,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今年1至7月份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在資金偏緊、需求疲弱等不利因素下,應當讓投資重新駕轅,努力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更加注重效益,以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促進傳統引擎升級。 此次會議確定,將關係國計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機場等領域固定資産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要求由30%降為25%,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由25%降為20%。這些資本金比例降低的投資領域是當前我國穩增長的著力點,在當前地方政府面臨資金壓力的情況下,降低投資門檻更能解燃眉之急。這有助於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順利推進,增加有效投資。 農産品加工轉化是經濟增長的一大生長點,投資週期短、見效快,政策門檻也相對低一點。此次常務會議決定將玉米深加工項目由30%降為20%,可望勾起民營資本的慾望,踴躍投資。 會議還提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急需的停車場項目,以及經國務院批准、情況特殊的國家重大項目資本金比例可比規定的再適當降低。這一“降”,意味著特事特辦,能降則降,提升了投資者信心,持幣望風的投資者能及早跨過原本較高的投資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調整,不是一律降低,對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産能過剩的項目,重申原先的“高壓政策”,具有強烈的“調結構”深意。會議明確,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焦炭、多晶硅等産能過剩行業,嚴格執行現行的30%—40%較高資本金比例要求。這體現了區別對待、升降有別、分而治之的原則,也彰顯了領導層保持經濟結構調整不動搖的決心,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不搞政策上的左右搖擺。 此外,會議還要求,金融機構在提供信貸時,要堅持獨立審貸、自主決策,切實加強風險防範。通過有扶有控的政策引導,促進形成更加合理的投資結構,增強發展後勁。 銀行最終是投資的提款機,在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時,給金融機構提個醒,當是暖心的衷告,在扶控相宜中保障投資安全,提高投資質量,為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也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和産業佈局優化。 不過,有一點需要強調,開放投資“禁區”並降低投資門檻,開門納客,讓民間資本興高采烈地進入其心儀的投資領域施展拳腳功夫,還應先打掃投資環境,消除民資的後顧之憂。投資禁區面向社會資本開放,必須要把有關“庭院”清掃乾淨,使道路暢通,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比如政府審批制度、國企管理制度、項目運行管理制度等清理一下,務必去除有悖于調動民資積極性的陳規陋習。才能真正讓投資者放心投入,將緊捂的錢袋鬆開。這樣民資才能引得進,留得住,呆得長。否則,資本金比例再低,社會資本也不敢貿然闖入曾經被國企壟斷已久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蔡恩澤)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