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産業促進法(草案)》,以提升文化産業水平、促進電影産業健康發展。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近年來電影産業發展迅猛,各地新建電影院數量逐年遞增,電影票房亦逐年快速增長,成為一大經濟亮點。就拿今年的暑期檔來看,在92天時間裏,總共收穫了124.31億元票房,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2.31億元,增長幅度高達35.12%。而這不僅是中國電影市場首次實現暑期檔票房破百億,同時,也是除北美市場以外,全球票房市場單個地區所取得的暑期檔最高票房成績,傲人票房令世人為之矚目。 而且,不僅票房一路飄紅,國産優秀電影作品亦不斷涌現。比如今年暑假檔的《捉妖記》、《煎餅俠》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三部作品,風格各異,觀眾人群不同,卻都創造了同類型國産電影的票房紀錄,口碑亦非常好,驗證好作品不缺好票房的道理。可見,國産電影處於一個發展環境最好的歷史階段,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而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電影産業促進法草案,亦是對電影業增加了政策性支持,為産業發展錦上添花。 需要看到的是,我國電影産業發展雖快,但主要是電影院數量增加帶來的增量市場,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諸如題材狹窄、審批手續繁瑣、內容監管過嚴、創新不足等,均嚴重阻礙電影産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電影産業促進法則針對制度弊病,提出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簡化電影行政審批,降低電影業務準入門檻,進一步規範電影市場秩序等,為電影産業的長期繁榮奠定下制度基礎。 電影是以創意為主的産品,兼具文化和經濟雙重性質,既能滿足民眾的精神享受需求,又是現代經濟領域的産業支柱之一,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如今,我國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告別高消耗的粗放經營,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信息産業、文化産業等新興産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確保我國經濟結構順利轉型成功。 電影産業在文化産業裏的佔比很大,文化影響力深厚,一部電影的拍攝發行上映,不僅可以直接創造票房收入,還能帶動相關産業鏈的發展,諸如廣告業、經紀業、藝術培訓、娛樂節目、道具生産、影視基地、視頻網站、衍生産品等等,都從中受益匪淺。 而且,一部經典電影不僅能夠獲得經濟收益,還可走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輸出國家“軟實力”,進而擴大國産品牌影響力,助推經濟發展。近年來韓國電影産業的崛起之路,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在傳播韓國經濟與文化影響力的同時,亦幫助改善韓國的世界形象,提升韓國企業和品牌在世界的地位,這也是中國電影業學習的榜樣。 由此可見,電影産業促進法的出臺,不僅能解決制度性困境,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進電影産業的繁榮發展,還能以點帶面,帶動相關産業鏈的快速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經濟已經躍居世界第二,邁入世界經濟強國行列,但國家形象、品牌影響力等“軟實力”卻略顯不足,亟待提升。電影産業則可以發揮杠桿效應,在輸出國産電影的同時,幫助提升中國“軟實力”,為實現中國夢想添磚加瓦。(江德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