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分級診療制度 解決看病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02 13:02 來源: 國際在線
【字體: 打印本頁

    “大醫院看不上病,小醫院看不好病”,是很多人的固有觀念。有統計顯示,有八成的民眾看病集中在大醫院,只有兩成願意到基層醫院就診。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以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方便群眾就醫。專家認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有利於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也有助於解決看病難。

    所謂分級診療,一般是指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由於中國的醫療資源和患者過分集中在城市大型醫療機構,因而出現了看病難這一問題。為改變大醫院號源難求的狀況,目前,中國正在建立的分級診療,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為模式,讓一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診療分流在基層醫院,提高優質稀缺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對於這種做法,不少百姓有些擔憂。

    “如果是身體不舒服需要做一些檢查的話,我更傾向於大醫院,原因就在於專業性和專家資源的傾斜度。”

    “小病痛是離家比較近的,大的病或者是急的病還是會去大醫院。”

    “一般的話會去比較大的一些醫院,信譽度比較高的,三甲以上,醫療條件,並且醫生水平比較有保障。小醫院,尤其是一些社區醫院,不能知道哪家比哪家好。”

    對於民眾的擔心,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教授王虎峰認為,推動分級診療勢在必行,而解決民眾擔心,關鍵要在實現分級診療時,做到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要實現分級診療,首先大醫院要配合放手,讓大醫院專家下沉,第二個基層醫療機構要有相應的醫療水平,能完成普通病傳染病診療,主要是解決基層用藥問題,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慢性病的用藥要和上級醫院銜接,確保供應,要有專業的團隊進行上門服務,來滿足患者需要。”

    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和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建設,強化基層全科醫生等人才培養,推動基本實現看大病不出縣。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認為,這説明除了要提高基層的硬體水平外,要注重對基層人才隊伍的建設,“在基層的一定是要合格的醫生,老百姓信得過的醫生,這是很重要的。”

    在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的同時,此次會議提出,合理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起付線和支付比例差距,鼓勵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事實上,已于去年8月實施分級診療試點的浙江省就是按上述要求,通過價格杠桿對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實行差異化的收費和醫保報銷標準,並逐漸拉大差距,來引導患者分流、合理就診的。浙江省衛生計生委醫政處處長王楨介紹説:“如果沒有經過轉診的,自行到區域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其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在原有的基礎上要明顯下降,當然,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地方上的實際情況自行考慮,可以降低報銷比例,也可以不予報銷。這個支付制度的政策的核心就是以價格的這個杠桿來引導和調節病人的一個流向。”

    此次會議還提出,鼓勵老人、兒童、孕産婦、慢性病患者等,在自願基礎上與基層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等簽約,接受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務,鼓勵二級以上醫院醫師參與簽約,使居民獲得更便捷的優質醫療服務。在已經舉行過全科醫生簽約儀式的浙江台州,正探索建立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制度,逐步建立起全科醫生與居民之間良好的契約服務關係,服務模式也從間段的診療服務向連續的終身衛生保健服務轉變。

    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要求,今年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都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而早在今年初,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曾透露,今年將制訂分級診療的指導意見,“我要強調的是老百姓要理解,基層醫院和大醫院之間不是同樣功能的機構,他們是功能互補的,我們在考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情況的時候就看他能不能解決公眾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而大醫院是重點解決疑難重症的。分級診療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老百姓看病的自由,而是説幫助老百姓建立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就診的流向。”(記者 陳雨)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