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方便群眾就醫。(9月1日 中國政府網) 分級診療為何重要?這是因為,無論是從醫療資源分配,還是從民眾的就醫習慣來看,優先“去大醫院”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使得整個醫療系統的發展呈現出“倒金字塔”式的不合理狀態。這既大大提升了民眾的醫療成本,加大了城市醫療資源的負擔和壓力,也加劇了醫患矛盾。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推進分級診療,不但是對國外先進經驗的一種順應,更是從我國醫療發展現狀出發所必須進行的改革。 分級診療在我國的提出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去年就有部分省份進行了改革試點。但在全國範圍,推進分級診療制度,依然具有較大的現實阻力。此次常務會議對於建立分級診療所提出的各項舉措,已經準確的揭示了阻力的所在。 分級診療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在於能否建立起民眾對基層醫療體系的信任。而信任的建立至少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基層的首診能力能否讓民眾放心。這既包括基層醫院和診所的醫療設備,也關係到全科醫生的數量和水平。所以,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推進分級診療所部署的第一項措施即是,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和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建設,強化基層全科醫生等人才培養,推動基本實現看大病不出縣。在這方面,不僅要加大對基層全科醫生培養的投入力度,關鍵還需要讓全科醫生在基層留得住,所以前期培養是一方面,後續的激勵機制如何合理確定,更關係長遠。 二是,基層首診在降低患者成本方面,應該確保有較充分的體現。正如常務會議提出的,合理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起付線和支付比例差距,是為重要舉措之一。此外,整合共享檢查檢驗、消毒供應等醫療資源,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更是打通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信息銜接障礙的關鍵所在。基層醫療機構不應該是孤立的、“低級”的醫療機構的代名詞,而應該是健全的醫療體系中一個初始環節,是一般患者接受醫療服務的起點。順著這個思路出發,加強整個醫療體系內部的信息銜接、資源互通,對於人們正確看待基層首診,真正還原基層首診的作用,尤為必要。 雖然國務院明確提出,在今年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都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時間和任務都較緊迫,但也要防止在落實過程中的急功近利甚至是強制性做法。畢竟,基層醫療資源的培育和強化有一個過程,人們對於基層診療信任的建立也需要時間。所以,在當前階段,就應該充分讓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發揮示範作用,同時為民眾接受基層首診創造條件,如一些地方已經試點讓老人、兒童等群體,在自願基礎上與基層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等簽約,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推廣。 分級診療看似只是整個醫療改革的一部分,但其落實卻對捋順我國醫療資源,降低醫療成本,建立和諧醫患關係有著全局性的影響。然而,影響是全局性的,也意味著對它的推廣也必然是系統性工程,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廢,才能確保在降低患者醫療負擔的同時,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因此,在落實上來不得半點“虛招”,比如分級診療可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但在前期的推進上,譬如培育全科醫生,還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對基層醫療資源的投入力度,真正讓民眾嘗到甜頭,方能有信任的建立。民眾對基層診療的信任問題解決了,改革自然水到渠成。(川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