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500強中,中國有100多家企業上榜。不過,在世界品牌榜單中,前100名中沒有一家是中國企業。”9月10日,在2015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國企業家的國際崛起”分論壇上,鳳凰衛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長樂説。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著中國企業的快速成長,中國在海外投資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規模已經超過吸收外資的規模。不過,在劉長樂看來,中國企業在海外“太低調”,品牌知名度仍然有待提升。 安可顧問公司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郭蘭詩也認為,中國有不少企業的國際化過程其實非常成功,但公司在品牌和聲譽打造方面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品牌價值與企業的規模體量十分不相稱。 不久前,安可顧問在美國開展了一項市場調查,列出了美國前50名知名企業,其中有好幾家是中國企業。不過,接受調查的美國民眾中,有97%的人不知道這些中國企業是做什麼的?郭蘭詩説,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既有利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不過,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過於強調把重點放在投資回報率上,卻忽視了品牌塑造。事實上,當企業進入市場時,需要打造品牌才能讓當地消費者或者合作夥伴信任,才能建立更長期的合作。 事實上,中國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要補的課遠遠不止于品牌塑造。“中國企業剛開始穿上新皮鞋,剛開始走國際化道路。”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説,在全球經濟相互融合的時代,中國企業必須提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學會擔當更多全球責任;對內要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使企業管理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甚至超越其他企業。 據陳峰介紹,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海航集團的航空服務已經成為世界五星航空服務,成為海航集團與歐美航空公司競爭的重要競爭力。“中國人完全有能力創造優秀品牌,不過需要給我們一點時間,也需要付出一點代價。”陳峰建議,中國企業在參與國際化競爭中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説,中國企業在海外品牌形象的改變,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 “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不是要輸出中國文化,而是要學會融入到當地文化中,學會尊重當地員工。現在東軟在歐洲的員工中,幾百人裏面可能只有一兩個中國人,其他都是本地人。” 劉長樂説,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能太急,不能“一窩蜂”,盲目地“走出去”。“企業如果沒有準備好、調整好、規劃好,‘一窩蜂’似的搞短期項目,肯定要在國際化中栽跟頭。” “中國企業要在全球取得大的成功,有時候需要忘掉自己是中國的企業,要更多地學會用全球化視野來看問題。”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建議,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企業要重視與當地人文對接,而不僅僅是價值的對接。(記者 林火燦)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