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從簡單模倣邁向全面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30 07:3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第二批206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項目總投資6589億元——
PPP從簡單模倣邁向全面升級

    第二批PPP示範項目除了在數量和投資金額明顯增加之外,投資領域也擴展到文化、旅遊、科技、養老、教育等社會類項目,並突出了項目的區域色彩。在運行機制上,進行了政府付費和能進能出的探索。PPP項目的推進,將在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9月29日,財政部公佈第二批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項目206個,總投資額達6589億元。這批示範項目與第一批示範項目相比有何突破?對穩增長有何促進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財稅專家。

    擴增文化、旅遊5領域 嘗試探索“政府付費”機制

    第二批PPP示範項目有何亮點?

    在上海市財政局涉外經濟處紀鑫華看來,與第一批相比,除了規模、數量大幅提升,涉及領域也大幅擴展。

    “第一批主要以污水處理、軌道交通、供暖供水項目為主,此次擴大到了文化、旅遊、科技、養老、教育5個領域的社會類項目。”紀鑫華分析説,這體現了PPP示範項目逐步實現從“簡單模倣”向“高級複雜”階段轉變,説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成熟度在提高。

    經過梳理項目發現,市政、水務、交通佔比較大,分別為59個、50個、37個,且聚集了較大投資體量的項目。比如,北京地鐵16號線投資規模達495億元。新擴增的領域裏,教育12個、養老10個、文化11個、旅遊4個、科技4個。

    值得關注的是,第二批示範項目因地制宜的特色明顯,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不僅項目數量較多,項目類型也貼近當地實際需求。河南以41個項目居首位,包括了洛陽市古城保護與整治項目在內的5個文化類項目,這在全國文化類項目中佔比將近一半,充分利用了河南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古跡豐富的特點。再如,在全部旅遊項目中,風景秀麗的雲南佔到一半。

    PPP付費機制的探索也是一大亮點。在發達國家運用PPP模式,一般從使用者付費項目做起,逐漸擴大到政府付費項目。記者注意到,在第一批示範項目中,以使用者付費為基礎、以污水處理為代表的項目進展較快,在進入運用和採購階段的17個示範項目中,有8個是污水處理項目。而在第二批示範項目中,已經開始嘗試“政府付費”。“政府付費包括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補貼兩大類型。”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對記者表示。

    重視前期評估 完善能進能出機制

    項目能否順利實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財政部公佈名單時,取消了第一批示範項目中的3個項目,這傳遞出了一個重要信號,即未來PPP推進將更加注重項目的規範實施、按期落地。

    “在規模和數量齊增情況下,確保項目質量跟得上,避免一哄而上影響後期可持續性。”白景明説。

    一般來説,PPP項目的期限較長,多為20年至30年,因而對財政可承受能力的論證,影響到項目能否可持續發展。財政部發佈第二批項目名單時,非常重視這一點,突出強調各地應做好地區和行業平衡,防止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累計超過本地區整體財政承受能力上限。地區全部PPP項目每年預算支出責任,要低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

    “第二批示範項目還加強了物有所值等前期評估和對項目全生命週期的管理。”紀鑫華説。財政部要求,要進一步細化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實施需要認真做好評估論證,擇優引入社會資本,確保示範項目實施質量。北京大岳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表示,第二批示範項目各地共上報792個,其中由於條件不合格的“硬傷”,超過40%沒有進入最後評審程序,這也體現PPP項目推進更加務實。

    對於生命週期較長的PPP項目來説,運營過程較為複雜。因而,很多國家將運營監管放在比項目建設更重要的位置。據了解,這批示範項目建設完成後,財政部將組織專家對前期實施情況進行驗收,不合格的將不再作為示範項目推廣,杜絕“蘿蔔快了不洗泥”的情況出現。青島體育中心項目和膠州灣海底隧道一期項目、江蘇省昆山市現代有軌電車項目,就因項目不具備繼續採取PPP模式的實施條件,被調出第一批示範項目名單。“這體現了能進能出的示範項目管理要求。”白景明説。

    撬動規模投資 在優化結構中實現穩增長

    為何在現階段大規模推進新一批PPP示範項目?這與當前財政支持經濟穩增長的目標密不可分。

    第一批PPP示範項目目的是打造樣板、樹立標桿,發揮帶動引領作用。目前,在中央示範項目帶動下,各地相繼推出試點項目。1年多來,中央和地方共推出PPP項目1860個,投資規模達到3.4萬億元。據專家介紹,在PPP發展較有代表性的英國,從1992年至今總共實施700多個項目、總投資折合人民幣不過6000億元。從某種程度上看,我國的PPP探索實現了快速發展。

    各方力推PPP發展,帶來的是多贏局面。最主要的影響是緩解了財政資金壓力,帶來了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以遼寧撫順污水處理項目為例,採用PPP模式比政府直接運營平均每年節省財政支出500萬元,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少花錢多辦事的效果。對社會資本來説,通過參與示範項目擴大知名度、搶佔市場、把握先機。

    “PPP對穩增長的作用,不僅僅是體現在投資額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在結構優化中實現經濟增長。”白景明説,PPP此次擴展到文化、旅遊等領域,通過有助於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拉動經濟增長。據了解,第二批示範項目中醫療、教育、文化、養老等領域項目60多個,投資總額760多億元。

    PPP模式解決的不僅僅是建設資金問題,還帶來機制、體制的優勢,隨著第二批示範項目的推進,PPP模式向著“幹得好、可持續”目標更進一步,將在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記者 崔文苑)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