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被列入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河北省遷安市三里河生態走廊景色。新華社發 近年來,中國城市“逢雨看海”屢屢發生,打造“海綿城市”迫在眉睫。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全國至少已有超過150個城市因暴雨洪水發生了內澇。從涉及的城市來看,既有一線城市,也有省會城市,同時還有一些相對偏遠的縣城也深受“城市內澇”的困擾。 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位置。這部由習近平擔任起草組組長的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會議要求 “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順暢合理利用的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推進新型城鎮化;而就在兩個月前,7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城市建造用於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民生工程。 最新的消息來自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陸克華。在昨天召開的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陸克華表示計劃3年內投資865億元,建設16個“海綿城市”試點。 根據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今年4月份公佈的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鹹新區等16座城市入選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範圍。 “海綿城市”,就是通過屋頂綠化、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等措施,讓城市像“海綿”一樣,能夠吸收和釋放雨水,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應對自然災害,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同時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一場暴雨,就會引發市民們戲稱的‘看海’現象,這還是在一些大城市。”7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説,“目前中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但我們的地下管廊建設嚴重滯後。加快這方面的建設,很有必要!” 陸克華在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稱,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這一比例要提高到80%以上。 陸克華還表示,已選擇16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計劃3年內投資865億元,建設面積450多平方公里,在此基礎上推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按此計算,每平方公里投資約1.9億元。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也是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人是城鎮化的核心,理應在這一過程中享受到更舒適、便捷的生活。按照一位作家的説法,“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骯髒,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一場大雨使你全身泥濘,汽車輪子陷在路坑裏,積水盈尺,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 方向已經明確,關鍵還得落實。按照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要求,從今年起在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要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昨天召開的政策吹風會上,陸克華表示,目前住建部正在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進一步細化相關措施,會同財政等有關部門抓好落實工作。 海綿城市,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記者 楊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