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提前“衝線”,怎麼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20 07:4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前三季度經濟社會數據。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已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目標。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前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7.5%和15.3%,房地産市場回暖勢頭明顯。前三季度宏觀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民生持續改善。

    這些成績是如何取得的?我們邀請專家,剖析原因,以饗讀者。

——編 者

    【收入】

    增速持續跑贏GDP
打工月均掙3000元

    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同比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同比名義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

    “今年經濟運行中的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收入總體增速是超過GDP的,去年以來這個趨勢一直在保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之所以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而居民收入還能保持較快的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層次的結構原因,也有一些具體的原因,特別是政府加大了惠民生的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市場方面主要原因在於,近年我國15—59歲勞動力人口的絕對數量持續下降,農村勞動力無限供給的階段已經過去,勞動力市場供需狀況變化導致居民工資性收入剛性增長。

    統計顯示,三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7554萬人,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三季度,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3052元,同比增長9.1%。“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使我國外出勞動力月均收入首次突破了3000元。”劉元春説。

    政策性因素方面,“從工資性收入角度看,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增長9.1%,其中有一塊收入跟政策的推動有很大關係,就是從去年以來,城鄉公職人員工資標準有所提高,今年很多地方補發了去年10月以來的加薪工資。”盛來運説,從轉移性收入來看,這兩年政府轉移支付力度比較大,不斷提高離退休人員工資標準,增加養老保險的補助,比如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從人均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這些因素帶動了轉移性收入的增長。

    “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可能帶來工資性收入增速的下降。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業績下滑,可能改變勞動力市場供需狀況,居民工資性收入難以持續快速增長。所以,當前我國要防止經濟增速的過分下調;同時,民生投入和收入分配改革仍需加力。”劉元春説。(記者 齊志明)

    【就業】

    超額完成全年計劃
簡政煥發市場活力

    據人社部部長尹蔚民透露,前三季度我國新增就業1066萬人。“就業指標總體表現還是不錯的,前三季度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全年的計劃目標。”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9月份我們調查失業率數據是在5.2%左右,比前兩個月稍微有一點點上升,主要原因是8、9月份正是大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旺季,但25—60歲的就業人員調查失業率是穩定的。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認為,雖然經濟增長呈回落態勢,但就業形勢依然平穩,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國GDP的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快速提升到51.4%,佔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而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比製造業要強很多。而且,當前我國現代服務業和一般生活性服務業的增長空間都還很大,這對我國就業形成了很好的支撐。二是,GDP的基數在快速擴大,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對應的增長的絕對量比過去要大得多。統計顯示,現在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可以拉動就業約170萬人,是10年前的兩倍多。三是,2012年以來,我國15—59歲的勞動力人口的絕對數量在持續減少,勞動力供給的下降也有助於緩解就業矛盾。

    此外,在我國一系列政策引導下,特別是工商登記改革等舉措推動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的高漲,簡政放權的“減法”激發了市場活力的“乘法”。1—9月,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16萬戶,特別是4月以來新登記企業數量連續6個月保持高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065.5萬戶,註冊資本(金)20.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8%和40.9%。“雙創”為完成我國就業發展目標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李義平説:“就業是宏觀經濟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業形勢總體良好意味著我們中國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沒有改變,略低於7%的增速仍處於平穩和可接受的區間之內。”同時,他也提醒,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可能逐步向就業傳導,部分隱性失業可能會顯性化,這一點值得警惕。要保證充分的就業,我國經濟增長仍需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記者 劉先雲)

    【樓市】

    房屋銷售繼續增長
投資增速還在回落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前9月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回落,土地購置面積降幅繼續擴大,但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7.5%,增速比1—8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信貸政策的持續利好改善了購房者對未來樓市預期,提升了樓市成交量,刺激樓市持續回暖。

    從開發看,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7053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2%),增速比1—8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自去年1月份以來,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已經連續20個月下滑,目前已創下新世紀以來的最低增速。

    前9月,房地産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936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增速比1—8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114814萬平方米,下降12.6%,降幅收窄4.2個百分點。房屋竣工面積50967萬平方米,下降9.8%,降幅收窄4.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7792萬平方米,下降12.7%。

    從銷售看,1—9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829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5%,增速比1—8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8.2%,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11.4%,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1.8%。商品房銷售額56745億元,增長15.3%,增速與1—8月份持平。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8.2%,辦公樓銷售額增長18.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1.7%。

    截至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6510萬平方米,比8月末增加18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387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減少71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483萬平方米。

    “整體看,信貸層面的整體放鬆,加上公積金、營業稅等實質利好政策出臺,有利於減輕購房者負擔,釋放潛在購買力。而一、二線城市銷售佔比提高,及改善型需求佔比提高,又導致了銷售額漲幅遠遠超過銷售面積。”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説。

    不過從數據看,土地市場依然冷清。1—9月份,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589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8%,降幅比1—8月份擴大1.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4916億元,下降27.5%,降幅擴大2.9個百分點。(記者 陸婭楠)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