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金融環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20 10:50 來源: 金融時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金融企業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政策鬆緊適度,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堅持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設,在防範風險的基礎上促進金融創新,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在三季度經濟數據公佈之際,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金融企業座談會,強調繼續推進金融改革,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9%,增速為近6年來首次低於7%。國際經濟復蘇低於預期,國內經濟處於“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兩方面壓力均不容忽視;另一方面,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互促共生。這意味著,在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進程中,金融業能否進一步發揮好“核心”作用,極為關鍵。

    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的局面,金融業應如何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第一,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金融環境,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政策鬆緊適度,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面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部分市場人士一直持有宏觀調控需要“放水”的觀點。但實際上,堅持穩健宏觀政策,通過加強預調微調但不搞強刺激,實現“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目標,是穩健貨幣政策的取向所在。從實踐來看,今年以來,央行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更加注重鬆緊適度,保持總量穩定,更加注重精準發力,為結構調整創造條件。下一步,在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變的前提下,宏觀調控需要繼續創新方式,精準實施定向調控、相機調控,加強逆週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信貸總量適度增長,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

    第二,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金融環境,要堅持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設。過去一段時間,我國金融業在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持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中的不少問題,許多體制性、機制性弊端亟待化解。對此,李克強總理在本次座談會上指出,我國貨幣池子裏的水不少,但向實體經濟傳導仍存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對此,以大水漫灌的形式無濟於事,必須依靠改革開放加以破解,提高金融調控和服務的有效性。可以説,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始終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環節,改革的方向就是堅持市場化和法制化。既要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繼續積極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又要健全金融産品市場化定價機制,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第三,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金融環境,要在防範風險的基礎上促進金融創新。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要培育新動能,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對此,金融機構需積極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為“雙創”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與此同時,從金融業自身發展來看,我國金融業經過前期的快速發展,目前已進入亟待創新轉型的新階段。當然,我們要看到,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是硬幣的正反面,存在辯證關係。在大力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創新水平的同時,需要以風險可控為前提條件。只有維護金融穩健運行,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才能為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

    可以説,在經濟新常態下,為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對宏觀調控、金融監管、金融機構而言意味著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對此,金融業需要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創新,為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和結構調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趙洋)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