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同屬儒家文化圈,“漢風”與“韓流”交相輝映,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日前,李克強訪韓談及中韓文化:中國年輕人説“韓流”,不是“冷”的意思,而是“熱流”,“漢風”、“漢語熱”也在韓國方興未艾。 “漢風”始於漢,盛于唐,熱于當下。古代的“漢風”內容豐富,涵蓋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特別是在唐代,很多國家都派出“遣唐使”前往長安學習各種技藝和文化,近年來,“漢風”也成為韓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很多韓國民眾説,中國古典文學曾陪伴他們的成長歲月。樸槿惠總統就是一位地道的“三國迷”,她喜歡趙子龍,推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稱該書陪伴她度過了最痛苦的時光。中國作家余華、莫言、曹文軒、戴厚英等人的作品也受到韓國民眾的追捧,《還珠格格》《步步驚心》《宮》《蘭陵王》等中國影視劇在韓國熱播。越來越多的韓國民眾學漢語,練書法,打太極拳,全球第一家孔子學院就是建在韓國的,京劇、崑曲、中國畫等“漢風”元素,已融入韓國人的生活。 “韓流”也在中國涌動。宋慧喬、全智賢、李敏鎬像中國明星一樣耀眼,許多中國人是《繼承者們》《匹諾曹》《浪漫滿屋》等熱播韓劇的影迷。因為《來自星星的你》中女主角的一句臺詞:“下雨天就該喝啤酒,吃炸雞”,還曾掀起了中國年輕人的飲食新風尚,很多韓國料理店在中國風靡一時。 還記得在國內熱播的娛樂節目《爸爸去哪兒》嗎?它成功模倣了韓國MBC電視臺的一檔娛樂節目,贏得了很多觀眾的青睞,而韓國SBS電視臺《RunningMan》被浙江衛視引進後,定名為《奔跑吧兄弟》,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 文化交流在中韓關係中具有非凡的作用,“漢風”和“韓流”相得益彰,為兩國民眾所喜愛,原因諸多。中韓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交往歷史悠久,無論是文化傳統、教育理念、服飾風格,還是飲食習慣都非常相似,親近感由此而生。 中韓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響,離不開兩國政府的長期努力。目前中國正踐行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非常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韓國則提出“文化立國”戰略,大力推動文化産業發展,文化在雙方國家發展目標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為兩國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目前,在宏觀層面,由中韓兩國外交、教育、文化、旅遊等部門共同參與的“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為兩國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給予指導和幫助;由中國文化部和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聯合舉辦的“中韓文化産業論壇”,為兩國政府、文化産業企業、機構搭建了溝通政策和交流經驗的平臺。兩國還積極舉辦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並在中韓文化産業論壇、亞洲文化節等多邊場合積極合作和互相支持,中韓文化頻繁交流,拉進了兩國人民的距離。 此外,民間文化交流的不斷拓展,也增加了雙邊交流渠道。兩國文藝界互訪頻繁,不僅涉及傳統京劇、雜技表演、現代交響樂,還有小型民間工藝展、個人作品展、大型書畫聯展等領域的合作和交流,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韓民間文化交流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了長足發展。 李克強總理指出,中國願加強同韓國在文化産業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東方文化的精彩名片,總理此次訪問也顯示了“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思想的豐富文化內涵,中韓兩國攜手傳播以東方理念與智慧為核心的東方文化,正方興未艾,必將大有作為。(王子洵)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