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網友丁西魯認為,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不僅保護農民種糧利益不受損、積極性不降低,還有利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只有真正按照國家的政策去落實,把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才能幫助農民增收。 資料圖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穩定糧食生産增加種糧收入的措施,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會議指出,我國糧食連年增産,今年再獲豐收,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但也存在庫存大幅增加、價格下降等問題。 我國糧食連年增産,今年再獲豐收,有關方面預計,2015年糧食産量將會再創新高。糧食連年豐收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這與農民積極種糧是分不開的。近年來,中央連續出臺“一號文件”,出臺各項惠農便農政策,用於“三農”的各項補貼年年增長,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穩定發展。 正是有了這些支農惠農的舉措,才讓農民安心種糧,放心賣糧,在種糧收益非常低的情況下,農民仍然年復一年地種糧,沒有拋地荒地。正是這2億多農民,才有了我國糧食總産量“十一連增”的好成績。 農民積極種糧的背後,也存在庫存大幅增加、價格下降等問題,這已成為農民“豐收的煩惱”。今年入秋以來,我國糧食主産區的玉米、小麥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雖然説量價短時間在局部地區出現下滑,本是市場規律,但如果主糧出現大幅下跌,就不能不受重視,“糧賤傷農”的影響不容小覷。 如果不及時出臺穩糧增收的措施,種糧農民“賣糧難”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更重要的是,別讓賣糧難傷了農民心,一旦傷了農民的心,再恢復信心就要花上更多的工夫。保護農民種糧利益不受損、積極性不降低,首要一條就是千方百計解決農民“賣糧”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穩糧增收措施可謂十分及時。會議決定加大倉儲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在建糧庫和維修改造進度,按需追加跨省移庫計劃,加大北糧南運,出臺鼓勵加工企業入市購糧政策,嚴查“打白條”、壓級壓價,防止“賣糧難”;穩妥消化現有庫存,將符合條件的臨儲玉米劃轉為國家一次性儲備;要改革糧食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完善玉米、大豆補貼政策,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明年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 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不僅保護農民種糧利益不受損、積極性不降低,還有利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只有真正按照國家的政策去落實,把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才能幫助農民增收,也才能確保我國糧食安全。(中國經濟網網友 丁西魯)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