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推進綠色發展 降低生態足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17 17:01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編者按: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了説明。

為深入學習領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的指導思想落實好今後的工作。《新華網評》推出系列評論——“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請全國部分市委書記當“評論員”,撰寫評論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

“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系列評論之七

推進綠色發展降低生態足跡
湖北荊門市委書記 別必雄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為我們確立了未來發展的新坐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現階段,美好生活的標準正在由“生活殷實”向“生態富裕”轉變。我們要走出生態困境、跳出資源陷阱,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根本、最有效的路徑是綠色發展。因為綠色發展是一種包容性、生態型的發展,將會使每個人、每代人從中受益。從這個意義上講,綠色發展既關乎當下,更關乎未來。

荊門地處大洪山余脈與江漢平原交匯地帶,境內江河湖庫密布、森林資源豐富、生態基礎良好。同時,荊門又是一座以重化工業為“底色”的新興工業城市,環境容量有限、生態承載力不足,成為這座城市的不能承受之重。通過生態診斷,我們發現,雖然荊門的人均生態足跡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但人均生態承載力偏低。對荊門而言,如何推進綠色發展、降低生態足跡,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結合荊門實際,推進綠色發展、降低生態足跡,關鍵是要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以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基本路徑,推進生産生活生態融合,切實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將生態“負資産”轉化為生態“正資産”,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堅定不移守住生態底線。科學設定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著力構建全域生態系統、生態格局。重點完善“一城三圈五帶”生態佈局,即漳河新區綠色生態科技産業城、大洪山生態旅遊圈、漳河生態保護圈、長湖生態修復圈,荊襄高速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帶、武荊高速城鄉一體化示範帶、漢江新型城鎮化示範帶、隨岳高速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帶、荊新線生態農業示範帶。

堅定不移推動産業綠色轉型。著力發展低碳生態工業,改造提升化工、農産品加工、裝備製造等傳統産業,加快培育再生資源利用與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努力實現“綠色轉身”;著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加快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區、農耕文化旅遊區、生態農産品加工集聚區和華中地區現代種業中心、長江流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南方農業機械裝備研發製造推廣中心,使荊門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標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標桿;著力發展新型生態服務業,提升生態旅遊業層次,引進文化創意、綠色商業等新興業態,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

堅定不移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城鄉居民樹立綠色消費理念,從細微處著手,做低碳生活的踐行者。推廣綠色建築、打造低碳社區,鼓勵居民選用環保建材和節能電器;推廣綠色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發展慢行交通、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建設低碳化交通管理體系,構建低能耗、高效率交通模式;推廣綠色政務,發揮政府在綠色低碳消費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堅定不移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著眼于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大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碳匯林業建設、江河湖庫塘綜合整治、濕地保護、土壤修復、礦山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噪音污染整治、城市垃圾綜合處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防災減災等十大工程,讓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不再是“奢侈品”。

系列之一:以理念領先帶動發展爭先

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因應社會治理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其鐫刻在思想深處,固化為前行航標,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

系列之二:牢牢把握創新發展第一動力

在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系列之三:以“五個堅持”引領全面小康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是要堅持用戰略眼光、辯證思維深刻把握好中央對“十三五”基本特徵和發展環境的新判斷,把握好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始終把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十三五”規劃的方方面面。

系列之四:優化發展環境推動轉型可持續

優化發展環境是構築新的競爭優勢的戰略任務。發展環境是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核心體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哪個地方的發展環境好,企業就會到哪發展,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發展要素,就會向哪集聚。

系列之五:闖出一條綠色發展道路

隨著發展進程的加快,我們愈發感到,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特別是承德作為京津冀的上風上水,以水為主的生態環境,是支撐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最大資本和核心競爭力。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的國家頂層設計,更凸顯承德生態功能戰略地位的不可替代性。

系列之六:落實新理念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遵循。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