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十八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十屆東亞峰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會議各方將總結回顧東亞合作取得的進展,對各機制發展提出看法建議,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中方提出的對東亞合作的政策主張和一系列務實合作新倡議,受到了各方熱切關注。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各國經濟增長面臨結構調整和外部壓力,不少國際機構調低了全球增長預期。此外,恐怖主義、氣候變化、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突出,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東亞經濟仍繼續領跑全球發展,東亞區域合作進程不斷推進,成為世界最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地區之一。人們看到,東亞合作動力大大增強,區域一體化進程逐步加快,共同應對挑戰能力顯著提高。 在此過程中,中國經濟的走勢緩中趨穩、穩中向好,惠及了東亞地區乃至世界。上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中國在“優進優出”中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對外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出境旅遊人數大幅增加。事實證明,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源之一。這無疑將增強中國與東亞合作夥伴克服時艱的信心,併為未來強化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的實踐告訴我們,單靠量化寬鬆政策不僅難以解決制約增長的結構性障礙,更可能帶來負效應。為此,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並呼籲沿線各國對內推進結構性改革、對外加強國際産能合作,著眼點就是通過重塑有利於發揮各國比較優勢、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全球産業鏈,打造互利共贏、包容共進的世界發展和利益共同體,把實體經濟做大做強。 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東亞國家,尤其是工業化、城鎮化正在加快發展的東盟國家,對適用技術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強勁,但其産業、産品多數仍處在低端,而中國擁有中端裝備産能,性價比高、綜合配套和工程建設能力強。通過國際産能合作包括三方合作把各自優勢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有效對接各方供給與需求,而且可以用供給創新帶動需求擴大,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國家需要、更好地破解産業發展難題並提升産業層次、更好地推動全球産業鏈高中低端深度融合。 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言,越是面對複雜混沌的局面,越應該提振信心、看到希望。只要東亞國家抓住歷史機遇、創新合作模式,向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增長和區域合作新藍圖齊步邁進,此次東亞區域合作系列會議就一定能在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田原)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