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 要求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 近年,“奇葩證明”、“辦事跑斷腿”等新聞層出不窮。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相關工作,要求切實解決“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 簡化辦事環節和手續 《通知》指出,現在一些地方和領域,困擾基層群眾的“辦證多、辦事難”現象仍然大量存在,不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對此,《通知》要求簡化辦事環節和手續,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明確標準和時限,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創業更順暢。 此外,《通知》還要求信息公開透明,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加快推進“互聯網+公共服務”,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打破信息孤島,推動信息互聯互通、開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務整體效能等。 明確六大任務 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通知》明確了六大任務,包括全面梳理和公開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大力推進辦事流程簡化優化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快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網上辦理和網上諮詢、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 《通知》還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制定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工作方案,于2016年1月底前報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 ■ 焦點 1 堅決砍掉各類無謂證明和繁瑣手續 近日,一則“濟南75歲老人被要求開生於清朝的公婆死亡證明”新聞引發關注。老人為了讓兒子繼承房産,被公證處要求提供其公婆的死亡證明。但生於晚清時期的公婆已于上世紀60年代在國外去世,“如今我們去哪開這份證明呢?” 這則新聞再次引發公眾對“奇葩證明”的關注。 在今年5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談到“證明你媽是你媽”時,就直斥這是“天大的笑話”。 “這怎麼證明呢?簡直是天大的笑話!人家本來是想出去旅遊,放鬆放鬆,結果呢?”李克強説,“這些辦事機構到底是出於對老百姓負責的態度,還是在故意給老百姓設置障礙?” 那麼,如何從源頭上避免“奇葩證明”現象的發生? 對此,《通知》在三方面作出了相應的要求。 首先是全面梳理和公開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包括逐項編制辦事指南,列明辦理依據、受理單位、基本流程、申請材料、示範文本及常見錯誤示例、收費依據及標準、辦理時限、諮詢方式等內容,並細化到每個環節。 此外,《通知》還要求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原則上一律取消;確需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要嚴格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並作出明確規定,必要時履行公開聽證程序;辦事部門可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 而在體制機制方面,《通知》提出,在現有政務大廳基礎上,實現功能升級,推動公共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將部門分設的辦事窗口整合為綜合窗口,交“多頭受理”為“一口受理”。同時,積極推行一站式辦理、上門辦理、預約辦理、自助辦理、同城通辦、委託代辦等服務,消除“中梗阻”,打通群眾辦事“最後一公里”。 2 加強信息共享推廣網上辦理業務 在11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曾提到此前公眾關注度極高的一則社會新聞:一位女士想把戶口從昆明遷到成都,卻被告知需要一張“未婚證明”。結果她往返奔波4次、耗時8個月,沒有一個地方和部門願意開具這份“證明”。 除了各類“奇葩證明”,還有人為了辦證“跑斷了腿”。 “這個部門要那個部門的證明,那個部門又要求這個部門先開證明,每個部門都像‘擊鼓傳花’一樣,結果讓老百姓跑斷了腿,也滋生腐敗空間。”在談到上述問題時,李克強説。 他強調,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簡政放權如果不打通“最後一公里”,老百姓仍然會感覺到辦事不便、創業艱難。因此必須下定決心,從根本上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 而在今年5月,因8年前在網上“吐槽”自己給女兒辦“準生證”和戶口的遭遇,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翟繼光被請進了中南海——就簡政放權給政府提意見。 如何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 李克強明確提出三項具體要求:信息公開、流程簡化、數據共享。而昨天下發的《通知》,也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了規定。 一是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涉及公共服務事項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驗核對。變“群眾奔波”為“信息跑腿”,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二是推行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實現辦理進度和辦理結果網上實時查詢;暫不具備網上辦理條件的事項,也要通過多種方式提供全程在線諮詢服務。逐步構建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樣化服務。 ■ 追問 如何將規定落到實處? 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加大問責追責力度 取消無法律依據的證明、精簡辦事程序等對於辦事民眾和企業來説無疑是好事,但如何落實到辦事人的頭上,則更讓人關心。 如何將規定落到實處? 在此前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知論曾表示,對於社會詬病的“奇葩證明”問題,年底前將發通知單,要求拿出解決辦法並實施。如果之後仍然出現的問題,吳知論透露,對此明年將再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整改。 此外,對於如何建立信息共享,吳知論表示,按照傳統的思路,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庫存在一定困難,因為各部門對數據庫的要求和用途不一樣。根據目前的情況,將考慮在一兩年之內邁出兩步,一是推動本系統內部共享,二是最常用的信息實現共享。 而《通知》在最後也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制定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工作方案,並於2016年1月底前報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 想要政策落實到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必鬚髮揮兩方面作用,一是各級人大、各級政府的督查室要發揮作用,對落實情況和程度進行監督;二來人民群眾也要發揮監督的作用。 此外,《通知》還要求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加大問責追責力度,對存在問題的地方和單位及時督促整改,大力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庸懶散拖、推諉扯皮、敷衍塞責以及服務態度生硬等問題,堅決克服服務過程中不作為、亂作為現象。 部門間如何協調聯動? 加強信息共享,服務機構實現業務協同 今年7月以來,民政部、公安部等多部委接連下發通知,明確規定了一些不再開具的證明,但一些機構對證明材料的需求並未減少,上了禁開清單的證明依然要開,出現了讓群眾夾在“一邊要證明、一邊不給開的尷尬境地”。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昨日,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改進公共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各辦事部門要整體推進,不但政府部門要加強協作,面向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相關仲介服務機構也要實現業務協同,從源頭上杜絕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現象。 而竹立家認為,從全國來看,一些地方在公共服務方面流程上仍然比較複雜,窗口比較分散,導致辦事時間長。 針對這種情況,竹立家強調,首先要強化公共服務清單,先把辦事的清單列好,再通過信息化的流程實現。竹立家指出,“簡化流程並不是一些必須要辦的證明不需要辦理,而是通過提高技術和信息化水平,實現各部門、各地方之間的信息交流和互相提供,進而方便群眾”。 吳知論此前也曾表示,一些事情機關內部通過信息共享,自己能查到的就不要讓別人提供。比如證明自己是不是本人,用身份證複印件到身份證系統一查有這個人,身份證是真的,能夠自己內部查的不要讓別人提供。(記者 沙璐)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