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下調 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或迎重大變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24 09:20 來源: 人民網
【字體: 打印本頁

12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根據發電成本變化情況,從2016年1月1日起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全國平均每千瓦時降低約3分錢。

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提出,明年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對此,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對人民網記者表示,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是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

“估計煤電聯動機制完善方案最快明年一季度就會出臺,和成品油價格調整一樣,煤電價格將按照固定的時間點、固定的公式進行調整。”林伯強説。

電價下調的最大受益者是第二産業

日前,在電力供大於求、煤價下降、電力體制改革、電力市場競爭激烈等背景下,國內對下調電價的預期強烈。

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通過疏導電價矛盾,促進減輕企業負擔、節能減排和工業結構調整,根據發電成本變化情況,從2016年1月1日起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全國平均每千瓦時降低約3分錢。

會議指出,降低金額重點用於同幅度降低一般工商業銷售電價、支持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並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轉型資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鋼鐵行業落後産能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等。

目前,雖然我國新能源發電比重不斷提高,但是,能源供應結構和火電為主的發電結構並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業內人士認為,電價下調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當前,我國電力消費主要以第二産業為主,其中冶金、化工、有色金屬、建材四個行業為電力消耗的主要行業,四大高耗能産業電力的消費量,約佔整個電力消費量的40%。

中電聯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的火電發電量為3823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4%。能源局的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504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7%。其中,第二産業用電量36330億千瓦時,約佔全社會用電量的72%。

據估算,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每千瓦時下調0.03元,今年1至11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的火電利潤將損失1146.96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第二産業用電成本將減少1089.9億元。可以這樣説,電價下調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第二産業。

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或迎重大變革

我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始於2004年年底。當時規定,以不少於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週期,若週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週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將相應調整電價。

2012年12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繼續實施並不斷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在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週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

此後,2013年10月和2014年9月,為疏導環保電價的矛盾,上網電價曾兩度下調,但是銷售電價並未下調,也沒有明確説明是煤電聯動。

今年4月,發改委發佈《關於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2分錢,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全面推進工商業用電同價,江西、貴州和新疆實行商業用電和普通工業用電同價。這意味著煤電聯動兩年來的首次開啟。

9月30日,中國電煤價格指數在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網站上正式發佈。該指數由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根據全國1600多個監測點的價格得出,每月向社會公開發佈一次,使市場能清晰了解未來電價將要調整的方向和幅度,有利於發電企業和用電企業提前做好經營計劃。

在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劉傑看來,中國電煤價格指數的發佈,意味著今後電價的調整可以參照這一指數,從價格指數出發來判斷成本,使煤電聯動相對透明。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指出,目前,發改委正在研究進一步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包括啟動的時間點、價格調整的依據等,成熟以後會按照程序報批後發佈。

林伯強表示,目前來看,國內主要發電來源還是煤炭,這構成了電價的主要成本,而煤炭的價格是透明的。相對於其他電價市場化改革,煤電聯動機制不僅簡便易行,而且還有成品油價格機制實施的經驗積累。因此,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是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煤電聯動,一是要有一個明確的、固定的調整時間點,比如3個月、6個月,二是調整價格比較透明,就像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一樣,除了有關部門,業界也可以測算出來。”林柏強説,“這是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兩個重要方面,估計完善方案最快明年一季度就會出臺。”

林伯強表示,煤電聯動可以從開始時由政府按照機制決定聯動幅度,到政府設定價格聯動浮動區間的企業自主聯動,再到由電力企業根據市場供需自主調價、政府價格監管。這就是一個電價市場化過程。

但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坦言,目前面臨的問題就是電價調整對國內CPI甚至國計民生都有較大影響,電力改革進展較慢,尤其是電價市場化方面,這塊改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長遠的打算。(記者 杜燕飛)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