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惠及實體經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24 11:31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常務會議12月23日確定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措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會議認為,加大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優化金融結構,積極發展直接融資,有利於拓寬投融資渠道,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杠桿率,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應時之舉。審視宏觀經濟背景,不難發現,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大棋局下,2015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傳導受阻,大量資金沉澱在銀行端貨幣市場;而2015年下半年,財政、置換、定向、投貸聯動等非常規政策又未能大顯身手,企業融資成本加大,且工業企業盈利和收入出現持續負增長的趨勢。

而長期以來,我國企業融資主要依賴銀行信貸,銀行作為官方信貸仲介機構,衙門派頭十足,貸款效率不高,增加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不利於銀行業自身改革進取,降低金融系統性風險。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我國已感覺到發展直接融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包括近期恢復IPO以及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推進註冊制改革等措施在內都表明,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發展,“雙創”及投資就會成為空中樓閣。中國處在一個30年經濟週期的拐點上,舊的經濟模式正在落幕,新的經濟模式正在粉墨登場。包括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在內的諸多新興産業都是高技術、輕資産、高風險的行業,其發展必然需要依靠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來支撐。因此,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事實上,從2010年的12%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20%,我國直接融資比重以每年1.6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顯示出資本市場在“十二五”期間雄姿勃發、惠及實體經濟的魅力。

但是,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還較低。這是因為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健全,也不發達,股市波動大,債市活力低,企業望而生畏。發展直接融資,主要還是弱化銀行的仲介作用,通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進行融資,使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和融資成本,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有鋻於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推進高收益債券及股債相結合的融資方式。”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在此基礎上,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五大著力點,即完善股票、債券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加強資信評級機構和會計、律師事務所等仲介機構監管,促進投融資均衡發展,強化監管和風險防範。這五大著力點,每一點都觸及資本市場要害,出手精準有力。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將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戰略新興板,支持創新創業企業融資,這是我國在經濟增長放緩之際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舉措之一。

今年3月,上交所曾表示,其戰略新興板有關方案已經上報中國證監會,未來新興板可以支持未盈利的互聯網企業在A股市場發行上市。如今,新興板方案終於浮出水面。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負責人權威解釋,“戰略新興板聚焦的就是新興産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重點服務於已跨越了創業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興産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尤其是這兩類企業中戰略意義明顯的企業。”

從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角度看,現有的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市場,在企業類型和融資功能方面基本相同,沒有充分體現不同市場板塊之間的特點與差異。少數已上市的新興企業聚集效應不突出,融資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資本市場支持發展新興産業這一國家戰略的功能定位不明顯。而上交所的戰略新興板無疑在産業定位上更加明晰,更強調“新興”和“創新”兩大特點,單獨設立戰略新興板,有利於形成産業集聚和市場聚焦。

上交所戰略新興板若推出,也將為中概股打開回歸通道,承接海外中國股票回國上市。可以堅信,未來將有一大批中概股回歸A股,包括BAT(百度、阿裏、騰訊)等優質企業都有望回歸。

而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五大措施,正好比是供給側改革氣勢磅薄的一台歌劇在資本市場部分的五支神曲,沁人心脾,必將增強企業活力,惠及實體經濟,為中國經濟持續中高速增長壯威。(蔡恩澤)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