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製造強國”需要“工匠精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0 08:07 來源: 央廣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兩會”時評:躋身“製造強國”需要“工匠精神”

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為一個新詞、新概念受到廣泛關注和熱議。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分別從簡政放權、釋放創新潛力、化解過剩産能、改善産品服務、推進國企改革、激發非公經濟活力等6個方面闡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性內容。在改善産品服務方面,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以增加消費品的品種、提升消費品品質、創造品牌效應。

何為“工匠精神”?筆者以為工匠精神是一種對自己所生産的産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一種執著追求完美的精神。在中國5000年的傳統文化中,不乏榫卯、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飽含工匠精神的産品。在德國、瑞士等製造業發達的國家,工匠精神是製造業的靈魂。一輛奔馳轎車、一把瑞士軍刀,無論價值多少都會被匠人們精雕細琢,不會容忍出現質量瑕疵。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要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就必須要弘揚工匠精神,提升中國製造的品質和品牌效應。今天的中國製造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春風中,製造業不但要對落後産能升級換代,更要對生産理念進行升級換代。從粗獷式發展向精益求精轉變;從以量求存向以質求勝轉變;從“山寨”模倣向科技創新轉變。讓工廠裏生産出的每一件産品都成為工業的藝術品。

培育工匠精神還需職業教育的支撐,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還看出“要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輕職業重學術,是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追求完美的工匠,每一個製造業強國往往都有發達的職業教育體系。因此,要讓更多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受到良好的職業教育,為製造業的工匠精神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如今,培育工匠精神已被提升到國家政策層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製造業一定會找回工匠精神,從“中國製造”變身“中國創造”,從製造大國升級為製造強國。(廉軍 實習生 徐升)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