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記者發佈會透露了哪些信號?——中國經濟希望大於困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6 18:42 來源: 盤古智庫
【字體: 打印本頁

背景

2016年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盤古智庫第一時間組織相關學者就總理的回答進行了點評。

中國經濟希望大於困難

鄭聯盛(盤古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經濟在保增長方面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十三五”期間,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即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該時期經濟年均增長應保持在6.5%以上。由於經濟體量大,要素約束明顯,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和資本産出效率較低,全要素生産率提高較難,要實現年均6.5%的增長率面臨諸多的挑戰,政府在保增長方面需要下大力氣。同時,由於中國是全球經濟的系統性重要性經濟體,其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對於全球經濟亦是有影響的。

發展、改革與創新是政策三大支柱

但是,如果政府能夠完善政策體系,夯實政策根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力量,有效實現創新發展,那麼“希望大於困難”。發展、改革與創新是政策三大支柱。總理此前強調,“十三五”時期,政府要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等三個要點,即需要平衡發展、改革和創新的動態關係。

從政策框架上,一是需要完善宏觀經濟政策,適度放鬆財政與貨幣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發揮政策效力;二是需要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釋放改革紅利;三是需要大力促進私人部門的創新發展,以創新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締造發展動力。

現在是必須進行改革進一步推進的時機

萬喆(盤古智庫學術委員、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經濟處在一種充滿矛盾的境地中。這不能單純説成是唱多或者唱空,不是簡單的前景光明或者滿目瘡痍,不是單純的一路高歌或萬劫不復,而是時時處在多與空的對決,上升與下降的機動,繁榮與衰退的夾擊之中。

局勢變幻屬發展必然結果,應辯證看待

我們要意識到:這不是壞事,這是我們發展到這個體量後的必然結果,市場流動性極大增強的必然結果。所以大家很關心中國經濟,而且關心中國經濟對國際的影響。有了更大的影響,是我們努力的結果,但是相應的有更大的責任,至少説,會面對更複雜的局勢和變量。因此,所謂兩難,本來就有兩面性,是肯定、是機遇,也是挑戰、是威脅。

市場和政府需重新定位,兼顧多方

我們要改變的,是量變到質變造成的思路問題,市場和政府需要有合理的定位和相對定位。談金融為實體服務,同時要控制金融風險。談企業創新發展,同時要規範市場規則。談發展仍是主要目標,同時要兼顧生態、民生、貧富差距等。需要的不是單一的理論或方式,政府需要重新定位,市場設定也需要重新定位。

治理需更精細化,追求全面目標

所謂治理就是對於動態的管理,政策選擇會變得越來越難。這種難,主要表現在精細化水平上。信息了解怎麼能夠真實完全?市場預期有幾套方案?政策制定的相機性和一致性怎麼調合?這些問題都需要細節的精確描述,才能取得全面的目標追求。

改革勢在必行,需進一步推動

當前中國的經濟仍然有較好的基本面,但是市場不斷擴大導致許多問題在不斷暴露,因此,並不能因為沒有發生經濟危機就不需要改革。我認為現在是必須進行改革進一步推進的時機。政府報告和今天的總理答記者問實際上也都顯示了這一種決心。希望能夠真正貫徹實施並落實下去。

保增控將成未來貨幣政策思路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談到貨幣政策時,他指出:“去年我們採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準、定向降準等措施,這不是量化寬鬆,我們始終注意把握貨幣供應量的鬆緊適度”。

我認為,總理未來的貨幣政策,簡單而言,就是比較靈活、可松可緊,用三個字來形容,就是保,即保持經濟增長;增,即增加民眾就業、收入;控,即控制通脹、系統風險,透露出強調“靈活”“市場化”以及“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貨幣政策思路。

監管五大錯配呼喚宏觀審慎框架

鄭聯盛(盤古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5年金融市場的波動問題成為記者會的“頭炮”充分顯示出了各界對金融穩定的強烈關注。整體而言,對於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防控基本上達到了政策目標,但是,金融風險的處置和根除仍然面臨重大的風險,總理亦提及了多個問題:一是金融機構的不良問題;二是企業部門的高債務;三是風險全覆蓋;四是金融監管協調;五是消費者投資者保護等。

基於總理提及的金融風險點以及國內金融監管體系的現狀,我國金融體系存在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金融發展與金融監管、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中央監管與地方監管、行業風險與系統性風險等五大體制機制錯配。為了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為了保障金融體系穩定性,在“十三五”時期建立一個完善有效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是重大的政策要求。

供給側喜憂參半

葉青(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湖北統計局副局長)

本次記者會集中了三大觀點:一是中國經濟機遇與挑戰並存,如果認為中國經濟會硬著陸,而不參與中國經濟,將會坐失良機;二是供給側喜憂參半。到僵屍企業去看看,困難重重,慘不忍睹;到科技新城去看看,“互聯網+”,你追我趕,欣欣向榮。關鍵是各級政府的權力下放,減輕負擔;三是要認清中國經濟目前的特點: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萬變不離其宗。

中央應加大簡政放權力度

吳必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教授)

簡政放權:中央應加大簡政放權力度

事實上,中央部門放權的力度還是不夠的,難度也很大。中央正從考評機制、從各種制度建設、從民間力量等方面著力推進簡政放權工作。政改的窗口期快結束了,中央勢必需要加快簡政放權的速度。同時,從現有機制來看,政府部門的準入門檻還是很高,這一問題主要歸咎於各部門對自身利益的考量。

文化産業:“一地多用”,實現聯動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會上談到文物問題,實際上是以文物為切入點,強調文化産業的發展。文物被束之高閣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文物被塵封在倉庫、地下室,既沒有引領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也沒有與當地社會結合。這一情況推動了文物部門的改革和簡政放權。類似的公共資源閒置、低效率利用的情況存在於多個部門,所以,我們要打破舊有格局,要“一地多用”,建立規範的市場準入機制,與其他部門聯動發展。

農村産業融合發展:應配給相應的法律法規

李克強總理強調,農村要向産業融合發展。農村要生産發展、要融合發展,就必須改變各種制度,如用地制度。制度供給不足是阻礙農村發展的重要原因,政府要在法律方面進行配套,加快改革的步伐。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