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談笑間給出多顆“定心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7 17:30 來源: 環球時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6日舉行一年一度的總理記者會,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引來諸多不安的時候,他表現得很輕鬆,談笑風生。李克強總理的這份自信不像是故意展示給媒體的。

中外記者提問向經濟領域的聚焦非常突出,李克強則給出了幾個重要的“定心丸”。比如他表示“不可能”不完成6.5%以上的經濟發展指標,並指出一旦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我們有創新宏觀調控的手段,可以穩定中國經濟的運行”。

關於國企改革帶來的衝擊,李克強承諾“要避免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針對人們普遍關心的養老金問題,他發佈“安民告示”,強調國家保證養老金髮放“沒有問題”,老有所養“不會、也決不能是一句空話”。

對香港將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台資企業繼續享受優惠政策,李總理也都明確給出肯定的答覆。談及中美經貿合作,他指出去年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的事實,表達了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係向前發展是大趨勢”的信心。

李克強總理的信心不會是憑空的,當然更不會是冒險對中國和世界公眾唱“空城計”。根本在於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潛力巨大,中國的城市常駐人口加上城鄉間遷徙的工業化行為人口約為10.3億,發達經濟體34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約為9.3億,這為中國經濟轉型帶來了世界級的潛力。不斷推進的改革會繼續釋放這些潛力,根本不存在中國經濟停滯的理由和邏輯。

中國的問題當然很多,但是第一,中國過去三十幾年沒有一個時期問題少過,從上到下年年感覺“今年是關鍵的一年”。其次橫向與世界比,當下哪有問題少的大經濟體?在美國大選初選中,特朗普這樣的激進、另類參選人得以呼風喚雨,這是美國正在遭遇嚴重困難和挑戰的最好證據。

中外輿論還是太“唯GDP”了。不能不承認,當前對中國經濟信心不足的最大原因是GDP指標下滑。中國改革已在顯示效果,新的動能逐漸形成,消費在上升,第三産業比例擴大,大多數中國人保持了生活改善的勢頭,國家相對於世界的整體實力位置也在繼續提升。GDP從兩位數增長下調到當前6.5%—7%的中高速增長,並沒有拖中國復興的後腿。

中華民族重憂患意識,加上一些意識形態的原因,輿論場往往鼓勵反思和自我鞭撻,把問題説得越嚴重越受歡迎。由於這些問題永遠説不完,具體單拿出來幾個也的確很嚇人,悲觀和唱衰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似乎成了“客觀”的某種標準,不把幾個問題放大成中國經濟“已十分危急”的象徵,很容易有“粉飾太平”之嫌。

然而中國是一個複雜、“震蕩上行”的新興經濟體,李克強所説“希望大於困難”才是實事求是的總結。中國社會是見識過真正困難的,全面的緊缺經濟,嚴重的通貨膨脹,以及在全國範圍觸及大量國企的“下崗潮”等等,與那些時候相比,中國今天的情況無論如何不值得驚慌失措。

中國目前決策層充滿信心,基層要素呈現出活躍和積極,但是一些中間環節顯得精神頭不足,它們包括部分中層領導幹部、知識分子等等。國家需要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激發這些重要群體的活力恐怕尤為關鍵。

另外中國人既不應驕傲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自我批判精神不能成為實際主導意識形態的思想原則,樂觀和奮發向上對中國這樣的社會尤其重要。中國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這樣的視角既是健康的,也是客觀準確的。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