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倡導創新時,為何特別強調解除對“人”的束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4-02 10:16 來源: 鳳凰評論
【字體: 打印本頁

消除對“人”的束縛,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惟其有“點”上的突破,先行先試,創新機制,方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創新局面,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署推進上海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會議決定,用3年時間在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要著力在創新體制機制上邁出大步子,探索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先行先試,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本次常務會議決定的內容看似致力於推動區域發展,比如新設河南鄭洛新、山東半島、遼寧沈大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進上海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等等;實則仍在聚焦創新,強調一些地方、一些關鍵性制度應該“邁出大步子”,用總理的話説,“要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些地方先行先試。首先要在點上取得突破,逐步推廣複製到面上。”

惟其有“點”上的突破,先行先試,創新機制,方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創新局面,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總理高度關注的這些“點”,既包括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有著雄厚科技創新實力的上海,融合城鄉、發展後勁強勁的成渝城市群,也指向幾個關鍵性的機制體制,即符合創新規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讓創新主體更多收益的收益分配機制、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創新投入體系、積極靈活的創新人才發展制度等。

可以説,區域是“表”,制度才是“裏”,表裏合一,模式創新,先行先試,才能夠經由更廣泛區域的創新複製,而真正提振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與以往略有不同的是,此番總理在倡導創新的時候,特別強調解除對“人”的制度束縛,言辭之懇切,甚至遠追當年開啟科學春天的全國科學大會。總理説:

——“有些地方開個學術交流會,想請外國專家喝個咖啡都限制規定得很死。”

——“有關部門要認真考慮,怎麼給創新主體更多自主權?必須讓大腦智慧充分得以發揮,光靠幾個購買的硬體設備是不行的。”

——“就在兩年前,我們已經定了在中關村科技園區註冊的企業,其科技人員所獲得的期權,如果沒有兌現的話不收稅。但這次到了博鰲論壇上,就有企業家反映這件事並未落實。”

——“如果連部屬的教育機構或科研院所都不能統籌,還怎麼搞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改革?還是要放權!”……

客觀而言,這些年來,中國的科技創新體制改進很大,但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其中,科技管理本身的僵化、刻板是一個方面,比如,我們向來不太重視創新主體的收益分配,習慣於沿襲以往權力分配資源的方式,導致科研人員乃至企業缺乏創新的積極性。還有,很多時候,對所謂硬體的重視,遠甚于對人才的尊重與呵護。

另一方面,政府管理也不利於激發創新熱情。該管的沒有管好,該放的沒有放到位。特別是對於活躍的民營企業,設置太多的進入壁壘,其結果是非但沒能保護好享有壟斷地位的國企,也錯失了發展的機遇。這樣無視市場化導向的行業壁壘,只能造就低效、缺乏創新動力的僵化國企,甚至是僵屍企業。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要求,著力完善事中事後監管,用有效的“管”促進更多的“放”,深化商事制度、“多規合一”等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企業創業創新活動的干預,探索建立符合創新規律的政府管理制度。

可見,若想真正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必須打破制度的禁錮,特別是要解除對“人”的種種束縛。這裡的“人”,不僅包括高級別的科技人才,也包括有志於創業的所有公民。讓創新主體獲得包括股票、期權在內的更多收益;讓全社會都把“人”的價值而非權力的價值作為一個重要標尺。

目前,中國經濟下行的態勢仍在持續,這個時候,一定要通過制度層面的深化改革,強力釋放“人”的潛能,進而釋放經濟增長與就業創造的空間。正如總理在常務會議上強調的,“新一輪産業革命正在發生,一定要下大決心有更大突破。搞科技,關鍵在人。只有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真正形成創新局面。”(黃羊灘)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