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全球市場的競爭,已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標準的競爭。實施工業基礎和智慧製造、綠色製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有利於加快推動中國製造與國際標準接軌,推動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 4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實施《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力爭到2020年使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從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這意味著,在建設製造強國的過程中,我國將堅持標準引領,支撐製造業提質增效,提升國際競爭力。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製造業已經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産業體系。不過,長期粗放的發展模式,也使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比如,坐擁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有著“世界工廠”美譽的中國製造,卻無法滿足國內消費者對馬桶蓋、奶粉、化粧品等日常商品的消費需求,拱手把市場讓給了海外廠商,中國製造只能賺取微薄的“加工費”。 這種尷尬的背後,是中國製造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産業結構水平、標準制定等方面與世界製造強國差距明顯的現實。加快推動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成為我國製造業發展面臨的迫切任務。 當前,中國製造在不少領域已經從技術上的追隨者轉變為引領者。不過,當今全球市場的競爭,已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標準的競爭。作為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標準是企業産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説,標準化戰略已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性核心要素。只有企業在標準制定中擁有更多話語權,才能真正提升市場競爭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實施工業基礎和智慧製造、綠色製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製,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標準化實現新突破。這有利於加快推動中國製造與國際標準接軌,甚至使中國標準成為世界標準;有利於促進優勢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引領新興産業發展,加速培育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産業和新産品,從而改善供給、擴大需求,推動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林火燦)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