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 潘強 強勇)國家郵政局近日發佈國家強制性標準《快遞專用電動車三輪車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這是我國首份專門針對快遞行業車輛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引發廣泛關注。政府部門出臺國標的初衷是對快遞專用電動車進行規範管理,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應真正做到廣納諫言,及時回應民生關切。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不斷發展,快遞業隨之興起,電動三輪車因為低成本等優勢,日漸成為快遞小哥的“標配”,保有量逐年增加。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公示信息則顯示,目前全國快遞業在用電動三輪車40萬輛以上,需求量近100萬輛。 儘管快遞專用電動車在使用中有諸多難以替代的優勢,但尷尬的是,無論是在製造還是使用環節,電動三輪車長期處在無標準可依、法律地位模糊的狀態,監管滯後、管理無序,這導致目前道路上運行的電動三輪車超速、超重、超載問題嚴重。快遞專用電動車在給快遞業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成為道路安全的重大隱患。 擬出臺國標,是從源頭抓起加強對行業管理的強有力信號。但徵求意見稿公佈後,引發了一些快遞業從業人員的抱怨。例如,部分快遞行業人士認為,最高時速15公里的標準太不靠譜,意見稿脫離實際“一刀切”,即便出臺,也可能是廢紙一張。 快遞行業對國標相關指標的不滿不難理解,畢竟國標有可能會動行業的“奶酪”,行業轉型升級陣痛也可想而知。但需要意識到,徵求意見稿的出臺並非要擠壓快遞專用電動車行業,而是要使行業更加規範,確保各方利益,尤其是公共道路安全。快遞企業應當意識到,行業自身應及時從低成本擴張向比拼優質服務轉型。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加速推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時不我待,快遞業作為重要支撐,必將繼續蓬勃發展。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標的醞釀,歸根到底是為了城市長遠良性發展,保護群眾生命安全與出行便利。廣納諫言是件好事,但標準落地並非一蹴而就,在標準實施前,不妨給行業設置合理的過渡期,確保快遞業平穩轉型。 推動快遞專用電動車管理升級,相關部門在徵求意見期間,應俯下身子,認真聽取快遞行業專家、快遞“小哥”們的訴求,回應民生關切。同時,快遞行業應在徵求意見期內,積極表達合理訴求,並加強自律意識,通過培訓提高一線派送人員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統一維護公司形象,做到快捷和安全並重。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