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喚來中國經濟的春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4-16 13:12 來源: 上海證券報
【字體: 打印本頁

不信春風喚不回。儘管一季度經濟增速略有放緩,但3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全面反彈仍然讓市場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暖暖春意。在這場始於3月份但仍會在二季度延續的復蘇中,“新經濟”是不容忽視的一抹亮色。

多項數據顯露春意

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7%,創下七年新低,這反映了經濟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但反過來説,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觸底,並在企穩。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昨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初步判斷,經濟運行呈現出階段性築底企穩的跡象。”

判斷依據來自哪?他説:“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幾乎都出現了積極的改善,而且增長速度普遍比預期的高。”

與工業經濟聯絡密切的諸多指標紛紛回暖,比如,3月份工業生産增速為6.8%,較1-2月加快1.4個百分點;相關的用電量提高近6個百分點,全社會貨運量也提高近4個百分點;製造業PMI重返榮枯線以上,PPI環比也出現兩年多來首次正增長。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一季度投資增速較前期回升0.5個百分點至10.7%;出口3月份增速由負轉正,增長18.7%;消費增速也比前兩個月加快0.3個百分點。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指出:“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回暖表明經濟已止跌企穩,一季度或是全年經濟低點,未來會進一步轉暖,二季度經濟增速將出現向上趨勢。”

上證報記者梳理了各大機構研報發現,海通、民生、國泰君安、中泰等多家機構均認為,二季度經濟會繼續回暖,有樂觀的還表示,回暖勢頭會持續到三季度,而二季度或迎來年內暖意最為濃厚的窗口期。

“新經濟”加快成長

這場始於3月份但仍會在二季度延續的復蘇中,新經濟是不容忽視的一抹亮色。

“新經濟”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詞兒,新産業、新産品、新的商業模式、新服務都蘊含其中,新經濟催化著經濟新動能。

在提及經濟增長亮點時,盛來運特別強調:“新經濟的成長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加快。”

一組數據被引為例證: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10%,高技術産業增長9.2%,而同期工業整體增速僅有6.8%;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産量繼續保持80%以上的增速;醫療器械、智慧化電子産品、環境保護的相關設備産品,都在保持較快增長。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看來,這些代表中高端的産業需求旺盛,為經濟穩中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撐。“未來結構調整的重點就是要使製造業由大轉強取得實質性進展,從‘做得快’向‘做得好’發展。”

A股市場春潮涌動

事實上,除了官方數據外,“新經濟”的力量在A股市場體現得更為明顯。截至4月初,滬深兩市已有逾600家上市公司預告了一季度業績,其中344家公司因業績改善或提高而“報喜”,佔整體比重的56.58%。其中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板塊增長尤為強勁。

新舊經濟的分化還體現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上。符合産業發展和消費升級方向的企業利潤增速較高,如醫藥製造業繼續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而一些傳統行業,尤其是産能過剩比較嚴重的行業,目前處在艱難的調整階段,如煤炭開採和洗選業1至2月利潤大幅下滑逾110%。

“新經濟的作用正在逐漸顯現出來,産業優化升級的趨勢日益明顯。”連平還指出,今年積極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就要向新經濟領域持續傾斜。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告訴記者,目前新經濟成分佔GDP比重僅30%,短期內還難以對衝傳統産業下滑的壓力,因此下一步要加快結構轉型步伐,加快新經濟新動能的積聚。(記者 梁敏)

一季度社會融資和
信貸增量創歷史新高

央行昨日發佈的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6.5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人民幣貸款增加4.61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67萬億元,同樣創歷史新高。

從貨幣供應量來看,截至一季度末,廣義貨幣M2和M1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3.4%和22.1%,增長較快。

社會融資和信貸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結構上出現積極信號,體現在産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餘額首次出現負增長,重點和薄弱領域的貸款增速增長較快。貨幣供應量增速雖然略高於預期目標,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企穩的趨勢。

信貸結構出現積極變化

據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介紹,一季度信貸和社會融資增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結構也出現積極變化,充分體現了“去産能”、“補短板”和房地産市場去庫存的政策意圖。

具體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産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下降0.2%,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鋼鐵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下降7.5%,建材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下降10.3%。另一方面,中部和西部地區貸款、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和農戶貸款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貸款增長較快。

一季度房地産數據顯著改善,3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由前2個月的28.2%上升至37.7%,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從前2個月的13.7%上升至26.9%,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速從前2個月的3%升至9.7%。

從涉房信貸數據看,盛松成表示,3月份,房地産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均增長較快。房地産開發貸款增速回升,表明房地産開發投資有所回暖;個人按揭貸款增速自去年5月份以來持續回升,促進了房地産市場的銷售,房地産市場去庫存加快。

今年一季度,房地産貸款新增1.5萬億元,同比多增5045億元。其中,房地産開發貸款新增4549億元;個人購房貸款新增1萬億元,同比多增4309億元。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認為,從表內貸款上看,主要需求來自居民買房的按揭貸款需求和城投平臺的基建投資需求。往後看,房地産銷售從4月份開始逐步回落,M1的快速增長也表明城投平臺後續的融資需求將降溫,未來貸款增量將逐步放緩。

增速反映經濟企穩趨勢

截至一季度末,廣義貨幣M2增速為13.4%,略高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預期增長13%左右的目標。盛松成表示,今年一季度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但綜合考慮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物價及就業的情況,這一增速是基本符合實際需要的。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表明市場流動性總體寬裕,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企穩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一季度末,M1的增速為22.1%,創近年來的新高,較去年全年的平均增速高10.7個百分點。盛松成表示,M1增速較快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企業活期存款大量增加。今年春節後,企業開工較多、投資進度加快,企業活躍度明顯上升。今年3月份,企業活期存款新增1.41萬億元,同比多增8081億元。

第二,穩增長政策加碼,單位活期存款增加較多。今年2、3月份,財政存款分別凈減少1690億元和1740億元。財政存款減少意味著財政支出增加,單位活期存款相應增加。

第三,3月份,地方政府置換債券發行較多,部分資金暫時留存于機關團體賬戶,導致機關團體活期存款增加較多。

第四,季末部分理財産品和資管計劃到期,理財産品和資管計劃等存放銀行的同業資金凈減少2806億元,一部分資金轉化為了企業活期存款。

資金“脫實向虛”缺乏依據

我國銀行的資産配置已呈現多元化的態勢。截至一季度末,大型銀行的貸款、債券投資和股權及其他投資佔總資金運用的比重分別為53.7%、19.4%和3.6%。對中型銀行而言,這一比重為51.7%、14.3%、13.8%,小型銀行則是44.1%、14.5%和17%。

此前有觀點認為,中型和小型銀行的貸款佔總資産的比重較低,存在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

盛松成解釋説,銀行通過信託、資産管理計劃等通道進行資産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資金鏈條,增加了監管難度,同時也有一部分銀行資金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了資本市場,但總體來説規模不大,風險基本可控。通過信託、證券等機構的資金運用並不等於“脫實入虛”,資金最終也會投向實體經濟。例如,銀行通過信託計劃、資産管理計劃等模式發放信託貸款、參與股票定向增發、購買企業債券等,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在銀行的股權投資中,85%以上為證券投資基金、銀行理財産品、資金信託計劃和資産管理計劃等産品。據央行測算,3月末銀行資金通過信託、基金和券商資管等渠道參與資本市場的餘額約佔其總資産的5%,其中中型銀行佔比最高,約為9%,這其中還包括一級市場投資,而一級市場投資本身就是直接投入實體經濟的。

基於此,盛松成認為,所謂銀行資金“脫實入虛”的論點是沒有充分依據的,是缺乏統計數據支持的。當前銀行資金運用的多元化發展,實際上是金融市場深入發展和實體經濟融資渠道拓展的産物,而不是金融“脫實入虛”的表現。(記者  高翔)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