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政能亮 | 觸碰社會“痛點”的常務會更接地氣

2016-05-05 16:20 來源: 鳳凰評論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無論是産業政策的調整,還是區域領域的治理,乃至民眾權益的實現,都要考慮經濟社會的現實需求和民生的願望,都應該對既有事實加以規範,並切實引導市場和社會。

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怎麼樣?製造業如何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租房市場怎樣進一步擴大供給?通用航空業如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就這些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議題,5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分別作出了明確規定,4件大事件件“接地氣”、“惠民生”,既是對民眾熱切期望的回應,也將在一個更長的時段引導經濟社會的走向。值得期待,令人鼓舞。

針對當下民間投資增速和佔比雙線回落的嚴峻形勢,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派出專門督查組,以期整改存在的問題,克服不作為現象。此舉不僅關係到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投資的相關精神是否得到了落實,更關係到社會層面對於國家政策的真實反饋。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又該如何措手推進相關改革進程?等等,非有實地查考,才可能找到對策。

也因此,某種意義上講,除了督促整改的意思之外,此次督察還帶有調研的性質。畢竟,與剛性的政府投資、國企投資不同,民間投資更有彈性和選擇性,其活躍程度並不完全與政策曲線匹配,而是取決於地方對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落實情況,而深層根源仍在於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信心。

進入三月份以來,各地房價上漲迅速,特別是一線城市更是租售兩旺,如何在為樓市降溫的同時,穩定市場,緩解民眾的焦慮,並非易事。此番常務會從租房市場入手,推出一連串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組合措施,或將在市場層面産生積極的正向反應。無論是公租房貨幣化,還是允許商業房改建為租賃房,乃至增加用地供應,都將在擴大供給的基礎上影響民眾加大從買到租的消費意願。

這樣的政策一方面是政府對民眾現實願望的及時回應,比如在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完全要求外來人員、以及一些新就業人員買房,並不現實。另一方面,從政策層面看,也有必要適度引導民眾的消費觀念,免於將所有人綁上購房的戰車而疲於奔命。當然,具體到現實生活中,這一政策調整産生的震動會怎樣,還尚待觀察,但總歸是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此外,在提振製造業,進一步降低網絡門檻,以及加快通用航空業發展等方面,相關措施也充分體現了本屆政府在決策上的開放性和民本原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不管是寬帶提速降費,還是穩步擴大低空空域開放,抑或是支持新建房租賃,尊重和維護企業市場主體地位,都不是憑空而來的拍腦瓜決策,而是源於現實、基於需求、立足長遠的規範引導。規範已經出現的問題,引導可能發生的現象,避免社會資源的錯配。可見,此次常務會議有情懷,有決心,有煙火氣,是一次接地氣、惠民生的常務會。

一般而言,每一次的重要會議過後,民眾和市場都會高度緊張,密切關注,不僅要通過本次會議的公告、報道逐字逐句地找“亮點”、尋“機會”,甚至還會經由已公開披露的信息,猜測政策可能發生的諸般變化。而幾乎每一次重大政策的出臺,都會在社會層面産生巨大變化,有些甚至是顛覆性的變化。

政策出臺,進而影響經濟社會的生態,很正常,這不僅是政策的使命所在,也是一種生産力。但若是太頻、乃至每每産生重大震蕩,未必是社會之福。一者,這會導致地方政府、市場主體,以及一般民眾動輒“跟著政策跑”,缺乏主動作為和穩定預期;再者,也會助長整個社會遇事往往習慣“等政策”、甚至是“猜政策”的心態。而無論是“等”、“猜”,還是跟著跑,均與現代政府治理現代化背道而馳。

即以國務院常務會議而言,其出臺政策本身,實際上也是一種議題設置。既然是議題設置,則無論是産業政策的調整,還是區域領域的治理,乃至民眾權益的實現,都要考慮經濟社會的現實需求和民生的願望,都應該對既有事實加以規範,並切實引導市場和社會。

從更廣闊視野看,近來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越來越接地氣,有著強大的議題設置能力。1月27日,全面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2月14日,確定進一步促進中醫藥發展措施;3月30日,決定新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4月13日,決定先行處分357名問題疫苗案公職人員,強化制度監管疫苗流通……這些議題不僅撓到民眾的“癢點”,更觸到社會的“痛點”,也激發了各級政府和官員的“興奮點”。

早在2014年初,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國務院全體會議時,即明確指出,認真修改政府工作報告,就是為了更好了解人民意願、傾聽人民心聲,要使報告“接地氣”。(斯遠)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