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型城鎮化建設系列報道之七:堅持“三區同建” 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2016-05-27 10:42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和國務院深入推進城鎮化建設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及時總結交流各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和探索經驗,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要素高效配置,我委近日召開城鄉要素高效配置交流座談會,11個地區和單位介紹了各自的探索和經驗。鄭新立、胡存智等專家參會並對這些地區的探索和經驗做了點評。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我國“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主線,新型城鎮化可以促進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新型城鎮化是消費需求的“倍增器”,是投資需求的“加速器”,也是促進創新創業、深化改革的綜合平臺。當前,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新型城鎮化這個重要抓手,更好發揮新型城鎮化對補短板、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培育新動能的積極作用。

各地的探索和實踐,對帶動和引領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我們希望通過媒體推出這些案例,供大家更好地交流和研討。

新型城鎮化建設系列報道之七:

堅持“三區同建” 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轄8縣2市1區,1個工業新區和濱湖新區,市域面積8815平方公里,4994個村莊,343萬農業人口。近年來,衡水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求,從村多村小的市情出發,大力推進農村新型社區與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三區同建”,著力推動農民向社區集中、産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一)把握住領導這個關鍵,做好頂層設計。堅持把“三區同建”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綜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戰略來抓,制定清晰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縝密部署,強力推進。要求每個縣市區至少培育5個“三區同建”示範點,各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每人每年至少抓好一個“三區同建”示範點。制定出臺了《衡水市農村新型社區(中心村)建設推進方案》《衡水市農村新型社區(中心村)示範點項目申報、監管及驗收辦法》等,從制度層面對“三區同建”進行規範和完善。同時,將該項工作作為農業農村15個重點工作之一,列入對各縣市區的年度考核,每年組織觀摩拉練,現場實名打分,結果排隊公示。

(二)把握住規劃這個引領,堅持有序推進。相繼完成了縣域鎮村體系規劃的修訂完善,並與産業發展、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多規融合”。把全市村莊劃分為保留村、中心村、撤並村等不同類型,對實施“三區同建”的174個中心村(包含616個行政村)實行增減挂鉤,聯村並建,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同步規劃建設産業園區,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堅持把高標準、全覆蓋、有內涵、促融合的建設理念融入到規劃制定和設計方案上,編制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詳細規劃。棗強縣八里莊實行5村互聯共建,規劃建設了現代農業園區、玻璃鋼加工園區、鄉村觀光休閒園區和光伏農業綜合園區。

(三)把握住改革這個根本,實施創新驅動。在破解用地難題上,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把舊村拆遷騰出的建設用地置換到城市規劃區,復耕一畝凈地由縣市區給予15-20萬元補貼。在破解資金難題上,市縣兩級建立美麗鄉村投融資平臺,積極爭取農發行、農行、國開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支持;市財政整合了3.37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建設資金,向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集中投放,每年拿出2000萬元專項財政資金,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獎勵“三區同建”和舊村拆遷。在破解拆遷和建設管理難題上,與農戶、承建商分別簽訂《房屋拆遷協議》和《新村建設協議》,採取雙向繳納保證金的辦法保障拆遷。

(四)把握住産業這個支撐,促進農民增收。依託村莊的資源優勢、産業優勢、區位優勢建設産業園區,實行農村新型社區與現代農業園區、工業園區等統籌謀劃、同步建設。農民流轉土地,每畝可獲得相當於800-1200斤小麥價格的土地租金,入園務農日均收入40-80元,務工日均收入100-200元。目前,全市共有137家工商企業參與“三區同建”,撬動社會資金50多個億。冀州市嘉興社區是3村聯建,與村莊建設一同謀劃的鹽化工循環經濟園、永生食品等20多家企業已成規模,常年在這裡打工的有2000多人, “上班進園區工廠,下班回社區樓房”成為農民生活“新常態”。

二、主要成效

通過拆遷舊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改善農民居住生活條件,流轉原村址復墾的耕地和農戶承包地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增減挂鉤形成的土地指標用於發展工業園區,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業農村創新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催化和促進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建築面積5萬平米以上的聯建社區46個、現代農業園區280個、工業園區40個,已建和在建的農村新型社區達到161個。

(一)推動了農民向社區集中,促進了就地城鎮化。通過推進“三區同建”,建成後的農村變成了新型社區,城鄉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實現了農民就地城鎮化。濱湖新區閭裏新村推進“漢風民舍—特色農村社區”、“村景合一 —文化旅遊園區”、“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園區”、“鄉村工業—醫療器械物流産業園區”四區同建,集工、商、旅、居等功能于一體,農民向産業工人、股東、業主角色轉換,收入來源多樣化,産生了“1+2+3”大於6的效果。目前,全市已有近6萬農戶搬入新社區。

(二)推動了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了農業現代化。通過“三區同建”,可以復墾出大量土地,吸引了工商資本、金融資本進入,加速了現代農業園區發展。2015年底,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23.2萬畝,佔家庭承包總面積的41.2%,300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主體達到78個,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12527家,註冊家庭農場4978家,總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市供應蔬菜佔北京市場的7%,櫻桃西紅柿供應量佔比超過20%,擁有老白幹、養元六個核桃等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370多家,農業産業化經營率達到66.8%。2015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30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

(三)破解了土地瓶頸制約,促進了新型工業化。衡水是一個農業大市,全市村莊佔地142萬畝,村均佔地284畝,戶均佔地近1.5畝,“空心村”現象較普遍。通過“三區同建”的方式,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特別是土地置換指標易地使用,能夠提高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有效緩解項目建設用地需求,為項目建設留出足夠空間。經測算,實施的19個省級中心村建設示範點,原村莊佔地17818畝,規劃農村新型社區佔地4112畝,可節約土地13706畝,平均每個村莊可騰出建設用地200多畝,為推動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四)推動了生産要素雙向流動,促進了城鄉一體化。“三區同建”融合了一二三産業,促進了城鄉之間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生産要素的雙向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了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在“三區同建”的帶動下,城市工商企業到鄉村辦加工企業238個,投入資本8.7億元。全市鄉鎮內轉移農村勞動力60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0%。特別是農村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投資建設,還刺激了對水泥、鋼材、建材、家電、傢具、裝修、運輸等産品和服務的需求,近年來全市直接用於社區農房建設投資100多億元,有力地拉動了農村消費。

(五)推動了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了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三區同建”,多方整合人、財、物等各方面資源,實現整村新建,能夠從根本上改善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把共享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近年來,全市打造了武強周窩音樂小鎮、安平星火臺城紅色文化小鎮等一批産業特色鮮明的特色小鎮和繩頭、周窩等公共服務配套、生産條件改善、生活便捷、生態良好的美麗鄉村,為面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樣板示範。特別是一些貧困村,通過“三區同建”,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面貌,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新的思路,創造了新的實踐。

“三區同建”取得的初步成效,堅定了我們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將在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強化統籌、健全機制、完善舉措,推動“三區同建”始終走在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上。(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政府)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