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更多積極變化顯現 吸引外資優勢仍在

2017-02-16 07:1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發改委介紹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表示——
更多積極變化顯現 吸引外資優勢仍在


◎ 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發展出現更多積極變化,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特徵更加明顯,不僅有亮眼的增速,更有結構的優化、改革的突破和民生的改善

◎ 綜合分析當前外資流入流出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吸引外資總體狀況良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2016年,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發展出現更多積極變化,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特徵更加明顯。我們不僅有亮眼的增速,更有結構的優化、改革的突破、民生的改善。所以説,我們的發展是有質量、有效益的。”2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就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經濟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

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一。有觀點認為,中國為了提高經濟發展速度,犧牲了發展質量。對此,趙辰昕稱,很多人只關注了增長數據,更應該強調,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可以從七個方面分析觀察2016年中國經濟。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16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6%;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勢頭良好,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0.8%;服務業引領帶動作用增強,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51.6%。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有序推進。2016年初確定的“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較好。鋼鐵、煤炭去産能的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商品房庫存水平持續下降,市場化債轉股和企業兼併重組有序推進,實體經濟成本有所下降,重點領域補短板取得積極成效。

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削減了90%,市場形成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比例已經超過97%;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開展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推進首批28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作用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平均每天新設企業達到1.5萬戶。

改革開放實現新的突破。一批國際産能合作和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國企、投融資、價格等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推進,鹽業體制改革、國有林場林區改革、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社會事業公共服務體制等改革措施陸續出臺。

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明顯。各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步伐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改革創新示範效用不斷釋放。

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完成249萬人易地扶貧搬遷、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

吸引外資基本面沒有改變

對於當前利用外資形勢,趙辰昕表示,綜合分析當前外資流入流出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吸引外資總體狀況是良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報告顯示,在2016年全球跨國投資總量下降13%的大背景下,我國吸引外資逆勢增長2.3%,達1390億美元。

趙辰昕表示,我國國內市場巨大,基礎設施完備,産業配套齊全,綜合環境具有較強競爭力。同時,我國利用外資正處於優勢轉換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隨著要素成本上升,一些製造業外資企業也需要轉型升級。對此,既要客觀看待這一經濟發展規律,也要積極應對,完善制度環境,並鼓勵外商更多地投資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製造業利用外資形勢受到廣泛關注。趙辰昕介紹,鼓勵外商在製造業加大投資、優化結構是《國務院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的重點之一。主要舉措有四點:一是明確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同等適用“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政策措施;二是進一步放開製造業;三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要重點支持製造業項目;四是對鼓勵類外商投資工業項目優先供應土地,並繼續實行土地價格優惠。

春節期間“煤電油氣運”平穩

趙辰昕介紹,今年春節假日期間,煤電油氣運生産供應總體平穩有序,居民生活和正常生産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煤炭生産運輸供應穩定。節日期間,全國煤炭生産運輸平穩,供需基本平衡。鐵路、港航企業加強組織調度,做好煤炭運輸保障。

發電量比去年春節較快增長。據調度快報,節日期間全國日均發電量119.14億千瓦時,比上年春節期間增長14.93%。全國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電力和熱力供應正常。

汽油消費較快增長。據調度快報,節日期間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合計日均銷售成品油約61萬噸,比去年春節期間增長21.7%。

春運總體平穩有序。節日期間,運輸部門加強協調,全國春運秩序總體良好,沒有發生旅客大面積、長時間滯留現象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記者 亢舒)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