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良性稅制激活中國經濟新動能

2017-06-16 19: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良性稅制激活中國經濟新動能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解碼“中國版”營改增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記者 韓潔 鬱瓊源)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一年間累計為企業減稅6993億元,98.7%的試點納稅人實現稅負降低或持平,兌現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預期目標。

從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試點,迄今已走過5年多改革歷程的營改增有何減稅“密碼”?綻放出怎樣的多重效果?增值稅緣何被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稱為“良性稅種”?……新華社記者採訪了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深度透視“中國版”營改增。

“一大突出成效就是減輕了企業的稅負”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施營改增,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史耀斌説,財稅部門從設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總體方案之初就把實現這一目標作為出發點,從稅率結構設置到政策執行的全過程都圍繞這一目標推進,並與社會各界密切溝通,加強企業培訓,不斷完善稅制,為改革順利推進贏得社會各界更多理解和認同。

統計顯示,全面試點一年間,營改增實現近7000億元減稅。分行業看,新增試點的建築、房地産、金融和生活服務四大行業累計減稅2419億元;前期試點的“3+7”行業(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3個大類行業和研發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産租賃、鑒證諮詢、廣播影視7個現代服務業)累計減稅2162億元;原增值稅行業,主要是製造業累計減稅2412億元。

“營改增一大突出成效就是減輕了企業的稅負。”史耀斌説,試點啟動五年多來,企業的稅負每年都在不斷地減輕,特別是去年5月1日全面實施營改增後,已兌現了稅負總體上只減不增承諾。

良性稅種贏得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認可

將所有營業稅行業都改為繳納增值稅——全面營改增終結了我國1994年以來增值稅和營業稅並存的體制。在史耀斌看來,營改增除了為企業直接減稅,還完善了我國稅制。

“過去在營業稅狀態下,服務業徵收營業稅,製造業徵收增值稅,彼此之間沒有互相抵扣的制度安排,存在著抵扣不足和重復徵稅。”史耀斌説,營改增統一了貨物服務稅制,進一步簡化了稅制和徵管,降低了徵納成本,為我國營造了更加簡潔公平的稅制環境。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更加自主地選擇經營模式,增強企業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這一改革也使得增值稅消除重復徵稅、中性特徵明顯等制度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有利於進一步提高生産要素配置效率。史耀斌説,國際上把增值稅稱為“良性稅種”,目前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了增值稅,足以説明這一稅種的生命力,其優化産業結構的作用是世界上公認的,也有助於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

此外,營改增作為一項重大的稅制改革,對於納稅人來説需要一個接受和熟悉的過程。

史耀斌説,營業稅在我國有著極長的歷史,且原營業稅行業點多面廣,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各有特點情況複雜,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營改增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他指出,正是基於上述考慮,營改增試點採取了漸進式分步實施的方式,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啟動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擴大試點行業和地區範圍,最終於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實現了增值稅對營業稅的全面替代。

促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成長

良性稅種,正給中國帶來更多新氣象。

史耀斌説,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使增值稅的抵扣機制延伸到服務業,貫通了二三産業之間的抵扣鏈條,有效降低了分工細化過程中的稅收成本,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和製造業轉型升級,培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

“營改增促進了專業化分工、拉長了産業鏈,催生了大量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使得企業不再繼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史耀斌説。

同時,製造業企業外購服務、不動産支付的增值稅可以抵扣,也激發了製造業採購服務、升級改造的積極性,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實現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互促共進,加快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此外,營改增後,大量服務業企業都屬於小規模納稅人,由營業稅下依5%稅率和含稅價計算應納營業稅額,改為按3%徵收率和不含稅價計算應納增值稅額,這無疑拓展了小微企業生存空間,帶動了創業創新。

史耀斌説,營改增後小規模納稅人稅負普遍下降,更為寬鬆的稅制環境催生了大量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提高了新辦企業的生存發展能力。從全國統計數據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年來,僅新增試點的四大行業新辦企業戶數就累計增加153萬戶,每個月平均有13萬多戶。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任晶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