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努力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2018-02-01 09:3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央首次發文部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強調教師地位“特別重要”——
努力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1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興國必先強師,《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

《意見》有何亮點、準備怎麼落實,記者就此採訪了教育部教師司司長王定華。

突出師德建設:

教師也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教師被譽為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總的來説,我國教師隊伍是好的、健康積極向上的,但個別教師違反師德現象時有發生。雖屬極少數,卻嚴重損害了師道尊嚴,影響了教師形象。

《意見》開篇大篇幅強調師德建設,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一是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增強“四個意識”。

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創新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弘揚高尚師德。王定華表示,將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近期準備開展教師宣傳國家重大題材作品立項,推出一批讓人喜聞樂見、能夠産生廣泛影響、展現教師時代風貌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

同時,還將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范、學術不端等問題。

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

給榮譽、提待遇,明確公辦中小學教師屬於國家公職人員

《意見》中的亮點政策是改革師範專業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質量,鼓勵有志於從教的優秀學生進入師範專業。王定華表示,北大、人大、同濟大學等有師範教育基礎、且教學質量過硬的綜合類大學未來有可能開設師範專業,這將極大地提升師範專業學生的生源質量。

《意見》還有個特別具體的調整,就是將實行多年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生調整為公費師範生,且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此前約定的履約期是10年。

沒有了硬性約束,會不會造成大量教師流失?對此,王定華自信地表示不會,為了提高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意見》做了很多細緻的安排。

第一,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大力宣傳教師中的“時代楷模”和“最美教師”,開展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表彰。做好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

第二,強調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對條件更艱苦的鄉村教師,提出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準,努力惠及更多鄉村教師。加強鄉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

《意見》在考慮公辦學校教師的同時,也將民辦學校教師權益納入保障範圍,包括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要求民辦學校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併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創新教師管理使用:

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實行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

教師來源解決了,教學能力提高了,在學校留得住了,還要科學管理、配置師資,才能讓教師隊伍發揮出最大力量。

王定華表示,多年來,最困擾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就是編制。《意見》明確,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這就給學校招聘教師留出了更大的餘地。

比如山東省對教師編制實行動態管理,由教育部門依據生源變化等每年調整細分到校,對育齡女教師較多的學校核增5%編制,對滿編超編、但結構性缺員的學校,就調劑其他事業編制,或設立教師編制臨時週轉戶等辦法予以解決。

編制增加了,並不意味著準入門檻降低。《意見》提出要提高入職標準,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要求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要求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初中教師學歷要求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要求提升至研究生。

《意見》還提出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減輕部分教師認為名校好評職稱,薄弱校職稱難評的負擔。(記者 佘穎)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