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張清單 管住“九龍治水”

2018-05-09 07:5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海南生態環境部門根據資源要素劃分內設機構,加強跨部門聯動
一張清單 管住“九龍治水”

“一塊果皮垃圾,留在岸上歸環衛部門管,一腳踢到河裏歸水務部門管。”今年全國兩會,海南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回應近期生態環境治理問題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現實中,生態環境問題涉及的權責部門比較多,“九龍治水”容易形成扯皮推諉的現象。海南堅持生態立省如何凝聚各部門共識,探索生態環境機構改革方向?如何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織密生態環境保護網?

細化監管要素,處室職能專業化程度更高

邁進海南環境監測中心,大屏正在實時顯示各地空氣質量、水質等環境數據。點擊水質選項圖塊,全省重點河湖水質情況的詳細狀況一目了然。

“以前,如此專業地監測環境,想都不敢想。”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以下簡稱生態環保廳)組織人事處副處長蘇俊介紹,之前,省級環保監督職責主要由省國土資源廳下設的4個職能處室完成。“雖然日常環保工作能正常開展,但是4個處室要全方位監測監管,還是有些吃力。”

2015年,海南將原國土資源廳的環境保護相關職責剝離,正式組建生態環保廳。原有4個職能處室擴充為大氣環境管理處、水環境管理處、土壤環境管理處等19個處室。每個職能處室都按照環境資源要素劃分,環保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42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空氣質量、噪聲等自動監測站,3個環境監測實驗室逐步建立。截至目前,新環境監測站能夠對78個城鎮水體92個監測斷面開展月監測,獲得手工監測數據40萬個、自動監測數據約2000萬個。

“細化監管要素,讓處室職能的專業化程度更高,更有針對性處理環保問題。”海南省輻射環境監測站副站長王鑫介紹,精細化職能劃分讓監督執法人員監管更得力。

推行首問責任制,污染問題環保部門牽頭處理

“電話一響,必有迴響。”這是一些海口市民對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評價。前不久,熱線接到反映,海口龍華區某建材城商戶在作業時産生粉塵污染,加工廠的水直接排至下水道,廢棄的垃圾也丟在了石材廠的荒地上。

很快,熱線指揮平臺聯動龍華區生態環保局,派出現場處置工單,監督人員立即奔赴現場處置。經調查取證,對建材城加工廠頂格處罰30萬元,並督促其整改完畢。隨後,熱線平臺回復處理結果,來電群眾對處理結果表示滿意。

像此類環保問題的來電反映和處理方式,海南各市縣群眾已不陌生。以海口為例,《12345熱線首問責任制度》規定:首個接到熱線轉派工單的熱線成員單位為首問責任單位,牽頭負責協調各相關單位處理熱線反映事務,並給予訴求人辦理情況回復。目前,首問責任制正在海南全省普遍推行。

“一般來説,群眾反映的污染問題,各市縣生態環保部門是主要的首問責任部門。”省生態環境監察總隊調研員韓紅箭説,生態環保部門接到舉報後,首先由環保監察人員勘查現場,根據污染情況再協調其他權責單位處理,最後由環保部門回復訴求人處理結果,群眾不需要再分別向不同監管部門反映問題。

“目前,部分生態環保職責還分散在各個相關單位,但在首問責任制下,環保部門成為處理群眾反映污染問題的總牽頭人。”韓紅箭舉例,比如城市水體黑臭問題,有部分治理職責在城市水務部門。但只要接到群眾反映,環保部門會負責協調水務部門執法,不會因為單位權責劃分問題向群眾推諉,做到環保問題一管到底。

梳理清單,強化相關單位職責意識

去年底,海南收到督察反饋:32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中有21個不同程度存在違建問題。省生態環保廳、海洋與漁業廳、林業廳等聯合行動,關停保護區內違法違規企業10個,拆除吊羅山、尖峰嶺、青皮林等保護區內違法建築1.4萬平方米,拆除東寨港、清瀾保護區棧道4.2公里,追責15人。

在海南,生態環保部門與農業、水務、海洋等相關部門分工協作的案例還有很多。省生態環保廳官網上詳細列出了各類環境污染問題的管理職權範圍,包括各單位具體分工、法律政策依據和案例分析。對照清單,各類生態環境問題責任方一目了然,配合案例可以理順看懂具體管理流程。

“一張清單,頂得上十個執法科室。”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徐自華表示,現階段,很多環保責任分散在不同職能單位的文件法規中,有些相關單位對於自身環保職能了解不夠透徹。梳理清單併發文公示,強化相關單位環保職責意識。

目前,這張清單正向各市縣逐步推進,當地可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調整權責歸屬部門。清晰明確的監管職責讓生態環保部門接受大眾監督,也從制度上杜絕各部門扯皮推諉。

“結合此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相關目標,今後海南生態環保領域改革應進一步強化島內各方環保意識。”徐自華説,海南自身生態環境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存在內生環保動力不足的問題。今年起,12個市縣將取消GDP考核,並把生態環保列為一票否決事項,從考核制度設計上把生態放在首位,提升各市縣環境保護的意識。

此外,環保執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監管職責更加具體細緻,但不少基層單位缺少專業人才的問題依然存在。“在生態環保領域機構改革過程中,應重點加強環保人才培養。”徐自華建議。(記者 閆旭)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